子长医改效应 卫生部高官三访定调(1)
张延龙
07:00
2010-07-21
订阅
 1  |  2  |  3  |  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延龙 “过去售价46.4元的阿奇雷素针,现在在我们医院只卖7.8元,原价将近25元的头孢克肟片,现在只卖3.8元”,吴建军掰着指头细数着子长县医改以来,药价降价幅度之大,这位子长县人民医院的院长如今终于摆脱了一位经营者的角色。

子长县政府驻地为闻名全国的瓦窑堡镇,这里是中共统一战线思想路线的诞生地,子长县则因为陕北红军将领谢子长而得名。2009年,全县人口26万,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左右。

始于2008年6月的 “子长医改”的核心是公立医院完全回归公益属性,为此,子长县政府财政每年付出的运行成本是2000万元左右——药品由县政府集中采购、公立医院工资由差额拨付改为全额拨付,并把医生考核方式由处方金额调整为处方数量。

“1942种基本药品价格降低36.67%,1044种常用药品价格降低40.39%,116种重点议价药品价格降低48.41%”,子长县医改办副主任谢延军说,“我们的公立医院不以盈利为目标,减少了流动领域的层层加成,药价自然就下来了。”

这场进行了两年有余的医改,以其成本低和易操作性,尽管未取得神木“全民免费”式的轰动,但是已获得高层充分的认可。为此,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曾在半年内三度前往子长县考察,本报获悉,延安已决定在全市推广子长医改模式,而陕西省也开始着手研究全省推广的可能性。

平价医院

跟大多数地方一样,子长医改得益于一位热心于民生保障领域的县委书记的大力推动,49岁的子长县委书记薛海涛,教师出身,此后长期投身纪委、监察等党务工作,从2006年薛海涛开始担任子长县委书记,甫一上任,便以极大的热情关注这一领域。

薛回忆说,在经过大量的前期考察、调研和分析后,我们发现所谓的看病难,在县域范围内实质上主要是看病贵问题,而看病贵则主要体现在医药价格、检查费用和大处方等方面。“高价医院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政府的投入不到位,而医院要保证正常运转,要更新设备、搞基本建设,就要盈利,公益性医院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营利性医院。而且,医院‘以药养医’体制和政府投入缺位则是导致‘看病贵’的根源。”

2008年5月,在一次座谈会上,薛海涛对公立医院的定位做了一次定性:“我们的医院是政府的医院,我们办的医院是公益性质的,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要通过政府的投入,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当年6月1日,以“平价医院”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公立医院改革在子长县人民医院正式启动。其主要内容是:县公立医院取消15%的药品加成,下调大型检查费用,将公立医院由差额单位改为全额预算单位、由县里进行财政补贴;同时子长县政府还包揽了县医院1941万元的历史债务,由政府逐年清还,又拨款680万元购置了大型医疗设备,限定以成本价计收检查费。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