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跌荡一百年下卷连载五(6)
安徽和广西的做法引发了一场大争辩,《人民日报》专门辟出专栏进行讨论。赞同者认为这是提高农民积极性和增加粮食产量的好办法,反对者指责这是在走农村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一种大倒退。7月,颇受压力的安徽省委专门给中央打报告,希望得到政策上的肯定。到这一年11月,安徽的“责任田”已经推广到91%的生产队。此外,甘肃、浙江等地也开始学安徽,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一书曾引用当时甘肃农民的话说,“我们的脑子想进步,就是肚子太反动了”。
1961年11月13日,中央表明了态度,在这一天发出的《关于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文件中,明确指出:“目前在个别地方出现的包产到户和一些变相单干的做法,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原则,因而也是不正确的。”不久后,曾希圣因“犯了方向性的严重错误”而遭到批判并被撤去职务,赞同包产到户的邓子恢等人日后也因此纷纷受到批判,邓子恢被认定是“资本主义农业专家”。从此,早萌的包产到户改革戛然而止。它的复燃将在17年后的1978年,而发动之地居然仍是安徽。
1960年4月29日,4万多人聚集在黑龙江的萨尔图大草原。北方的春天,杂草已经长起,但是大风刮在脸上还是干涩而微有寒意。这年的雨季来得特别早,人们站在泥泞不堪的草地上,每个人都亢奋不已。一条巨大的横幅在空旷的草原上非常醒目—“石油大会战万人誓师大会”。
在三年困难时期,这是最让人振奋的一个时刻,在中国企业史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中国的东北发现了大油田。
就跟很多古老发明一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并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1世纪,人们已在陕西延长一带发现了石油,把它盛入容器用来点灯,《汉书·地理志》称之为“可燃之水”。北宋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石油”一词,宋人用石油制作石烛、墨和用于军事的“猛火油”。但进入近代之后,中国人在石油上的运用远远落后于西方。1903年,德国人在陕西探得油矿,第二年,清廷筹办延长石油官厂,凿出第一口油井。可悲的是,一直到1934年,全中国只有延长这一口井在出油,每天出150斤,聊胜于无。1939年,地质学家孙健初在甘肃玉门发现油田,到1949年,玉门油田年产原油8万吨。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地质专家在中国进行了20多年的勘探,最终得出结论,认定中国大陆的地质构造不会有大油田。
20世纪50年代,中国组织多支勘探队遍走全国寻找油田。1953年,地质部部长、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认定在东北的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有可能存在大油田,可是,直到1957年,只探得石油储量0.56亿吨。在“一五”计划中,石油工业是唯一没有完成指标的部门。因为石油缺乏,连北京的公共汽车都不得不烧煤气,每辆公共汽车上都要背上一个硕大的煤气包。
1958年,在李四光等人的坚持下,勘探人员在松辽盆地展开重点勘探,1959年9月26日,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县大同镇的松基三井突然喷出原油!大油田被发现了。因为喷油之日非常接近共和国的十年国庆,因此,这块新发现的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大油田被发现后,石油工业部当即从各地抽调了7 万石油工人和转业军人会师萨尔图,由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和副部长康世恩亲自率领,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大会战。当时条件之恶劣难以想象,工人睡在简陋的帐篷、木板房、牛棚、马厩里,日夜奋战,无怨无悔。在这支令人生敬的石油大军中出现了建国后最著名的工人—“铁人”王进喜(1923~1970)。
王进喜是玉门油田的一个钻井队队长,他领导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 000米的全国纪录,成为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被命名为“钢铁井队”。1959年,他进京参加建国十年大典,接着就奉命率队赶到东北参与大会战。很快,他成了新的典型。
据当时的报纸报道:1960年3月25日,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到达萨尔图车站。一下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而是逢人就问三句话:“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最高纪录是多少?”他所在的钻井点在马家窑,在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从安装钻机到完钻,他一连7天7夜没有离开工地,这口井成为大会战后打出的第一口油井。
王进喜打出的第二口井地处高压区,打到700多米时突然发生了井喷,强大的高压液柱冲出井口,一场大事故眼看就要发生。要压住井喷,当时唯一的办法是往泥浆中加水泥和黄土,可是,由于没有搅拌机,倒进去的水泥沉在泥浆池底,与泥浆无法融和。就在这时,王进喜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进池中。经过三个多小时,井喷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王进喜身上却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数十个血泡。记者写道:“这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压井方法。”
因为工作不要命,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在4月29日的誓师大会上,王进喜登上主席台发言,他高喊:“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人活一口气,拼死干到底,为了把贫油落后‘帽子’摘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话音未落,全场吼声震天。
1960年,大庆产出原油97万吨。从大会战开始,大庆逐渐探明了一个含油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地质储量达22.6亿吨的大油田—截至2006年8月,大庆油田探明储量达到61.3亿吨。到1963年底,大庆开发建设了146平方公里的油田,三年多时间里开采原油1 155万吨。

- · 连载五:浮沉2 | 2009-12-04
- · 动物的准则 | 2009-12-04
- · 连载一: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 2009-12-02
- · 连载二:晋商之死 | 2009-11-30
- · 连载四:浮沉2 | 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