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客:分享,而不是征服(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伟勋 2009年夏季,全球第二大民机制造商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简称“空客”)在中国总装的首架A320飞机将交付给四川航空公司。随后,空客与中方合资的复合材料制造中心将挂牌成立,中方伙伴总装的首份飞机机翼也将交付使用。
进入中国24年后,空客正怀着复杂的心态,把自己与中国的关系提上新高度:它不仅要把数量更多的飞机卖到中国,还要将更为核心的飞机研发、总装、复合材料制造等技术带给中国同行。而空客的中国伙伴刚刚完成整合,已经吹响自主研发大型客机,挑战波音、空客垄断地位的号角。
在某种程度上,空客是在华外企阵营的典型样本。经历过在中国销售和生产产品的初始阶段后,出于竞争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外资正把越来越多的关键技术转移到中国,并力争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公司。尽管很多时候这些选择并非心甘情愿,因为它们曾经帮助过的合作伙伴,正日渐成为跨国公司强大的对手。
“僵局”插曲
2009年中国春节期间,空客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简称 “中航工业”)签订了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协议,其一是与中航工业旗下的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中方合作伙伴签署 《哈尔滨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有限公司合资合同》,共同在哈尔滨建设复合材料飞机零部件制造中心;其二是同中航工业旗下的西安飞机工业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约,西飞将承担空客A320系列飞机的机翼制造任务,并将成为空客A320系列飞机机翼总装项目欧洲以外地区的首家供应商。
复合材料制造和机翼总装技术,被认为是飞机制造中最为关键、难度最大的两项技术。在上述两个项目中,中方有机会通过与空客的深度合作,逐步掌握这些技术,为中国正在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提供参考。哈飞和西飞,均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即俗称的“大飞机公司”)的主供应商。
空客与中航工业在谈判上述两个项目期间,曾出现一段波折。去年11月,中航工业计划在当月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期间,与空客签署正式合同,但这一计划被临时取消。有报道称,由于空客在签约前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合作条件,且态度强硬,双方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据报道,在谈判中,空客将从中方伙伴采购配件的价格压得过低,使中方难于接受。同时,空客还提出了中方看来不甚合理的合作条件,例如,在合资建立复合材料飞机零部件制造中心的谈判中,空客为自己的外专人员设置了大量补贴类费用,甚至要求其外专人员家属费用乃至未婚伴侣的费用也要进行补贴。
不过上述说法未能得到空客和中航工业的官方证实。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谭瑞松仅含蓄地表示,“媒体的报道不是空穴来风”。空客中国公司一位人士则对本报表示,双方在谈判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观点上的不同,这些分歧最终需要通过协商来解决。
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方勇去年11月19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虽然遇到一些困难和分歧,但双方的谈判仍在进行,而且预计很快会有结果。
今年1月底温家宝总理访欧期间,空客与中航工业的上述两个合作项目最终落定。按照协议,哈尔滨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预计于2009年9月投产,将为空中客车A350XWB宽体飞机项目生产主要零部件。西飞的A320系列飞机机翼总装生产线将于2009年底投产,2010年第一季度实现首架交付。

- · 航空业遭遇“碳排放”难题 | 2009-08-11
- · 哈飞空客新厂房开工建设 | 2009-06-30
- · 波音787:一场梦魇 | 2009-06-25
- · 空客交付首架中国总装飞机 称难与大飞机公司深入合作 | 2009-06-23
- · 东航百亿采购20架空客A320飞机 | 200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