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联查地方融资平台(4)
程志云 张向东
07:06
2010-08-16
订阅
 1  |  2  |  3  |  4 

根据兴业银行分析师的估计,完全覆盖类贷款大约占到全部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27%,基本覆盖类和部分覆盖类约占60%,而无覆盖类的则占到13%。

本报获悉,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各银行要完成清查分类、建立台账、推动银政对账、银政对话等工作。

9月到10月,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等将有债权的银行联合起来,选择风险敞口最大的银行做主牵头行,负责资产保全并与地方政府协调,主要针对第二类贷款和第三类贷款和地方政府谈判,以求做到“第二类贷款做实、第三类贷款规范”,并分类处理清理后的存量贷款,到年底前,依靠贷款的风险质量状况重新分类、提足拨备,做好坏账核销。

多重风险

“不少企业就是地方国资控股的企业或者上市公司,主要经营项目就是一些地方路桥建设或基础设施项目,但他们就不算是地方融资平台之列。而且据我们了解,一些企业发债就是为了归还银行贷款。”一位发改委人士称。

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本报,想要厘清地方融资平台并不容易,多年以来,地方人民银行、银监局、商业银行都是依靠地方资源生存的,和地方政府、企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地方上的确很困难,不少机构认为有时候也不好卡得太死。

而一位做银行风险控制的人士却担心,地方会利用分类清理期间,把地方融资平台重组,把有现金流的资产甩出去,留下空壳公司交给银行慢慢处理。

工行投行研究中心史晨昱博士分析说,2009年下半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出现了一些趋势性的变化,即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在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的改组改造过程中,将分散的各类平台加以整合,通过控股公司实施对平台资源的集中控制、管理。

“实际上,现在不是标准的问题,而是银监局、银行和地方政府、企业坐下来商量解决办法,主要的负债和风险肯定是地方上甚至未来中央还是要背的,银行方面多少承担一些,具体比例就需要协商。”上述银行风险控制部门的人士说。

不过,留给监管层和商业银行的时间有限。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平台信贷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平台自身经营收入承载的能力,导致银行信贷资金的归还风险加大。渣打银行中国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就直言,总的来说,地方政府要用总税收收入的50%,承担80%的支出责任。

“而且,县域改革后,现在是省直管县,而地市一级财政被空心化了,所以地市一级的财政收入承载能力是没有保障的。这也是我们所担心的。”一位经济界人士称。

随着房地产调控进入深水区,部分地方上已经出现了土地 “滞销”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会严重威胁到地方的财政能力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还款能力。

“如果土地价格出现大规模的下跌,我们需要应付的就是多重风险。”一位商业银行人士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