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监管缺位
截至目前,除国金证券借壳S成建投获得证监会批准外,广发证券、东北证券和海通证券借壳上市已经获得股东大会批准,尚待证监会最后批准,其他几家还没有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但是,市场上关于券商借壳的消息却满天飞,令投资者无从辨别真伪。
业内人士认为,借壳的参与各方(包括券商、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公司高管,的确有出于个人利益而操纵股价的行为,也有机构借假收购之名,靠炒作造成上市公司股价上涨而坐收渔利。不过,对于市场行为导致股价出现波动,证券公司与壳公司也是一肚子委屈。从海通证券到西南证券,几乎每一家券商在借壳过程中,都有过不止一家“恋爱对象”。在谈判过程中,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参与的哪一方有意或无意泄露了天机,谁都说不清。
刚刚与上交所完成《全流通背景下证券市场内幕操纵行为与甄别研究》报告的东北证券张宗新表示,监管部门严格监管的关键在于执法成本与执法意志。“如果在账户管理上没有更新措施,所谓的‘监管内幕交易’只是一句空谈。”一位曾在上交所任职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账户管理混乱,处罚成本高,查出概率小,再加上证监会对违规者处罚力度不够,威慑作用力较小。”
张宗新建议,监管层应该加大对交易行为的关注力度,加强监控技术的开发,建立甄别内部信息交易行为的实时监控系统,实现有效监控。不过,他表示,这其中的确也存在相当难度。
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颁布了针对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法》,但真正实施的只有30多个国家。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在去年备受关注的某券商“借壳事件”检查中,由于账户中“虚假账户”情况特别多(有的持有人是直系亲戚,或者干脆是假账户),最终导致无法证实存在内部操纵或内幕交易的事实成立。最终检查也不了了之。(来源 中国经营报)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