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大齐工业走廊:增长极的梦想(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勇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介林在过去的4年里一直致力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研究,并梦想将其打造成中国的第四增长极。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排头兵,2005年正式启动。日前两个新项目——康大氟橡新型材料项目和环通新型建材项目落户其林源项目区庆南工业园区,前者计划投资5000万元,后者计划投资6000万元。这两个新型建材项目的落户壮大了庆南工业园区建材产业态势,使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显现。
今年10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33号文件指出,要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将哈大齐工业走廊、沈阳经济区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成国内一流的现代产业基地。哈大齐工业走廊由此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
“这是一个机会,难得的机会,条件都已经成熟了。”彭介林说。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哈大齐协调工作处处长田永赫认为,对于黑龙江省来说,长期以来都是以粮仓定位,而此次33号文的出台,无疑将加快黑龙江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强省的转变。
突围
哈大齐工业走廊最初的规划是建设一个以哈尔滨为龙头,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在内的经济区域。三个城市一条直线,整个走廊以能源、化工、装备、汽车、食品、高新技术六大板块为主框架,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为921平方公里。
“这是基于全省未来的发展,由发改委进行牵头考察、调研后的结果。对内是加快自身发展,对外是打造一个新的增长极。”田永赫说。
黑龙江位于中国的最东北部,常年平均气温在-5℃~5℃之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使得它在发展时无法得到更多的借力。2004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然而就东三省而言,黑龙江是发展最慢的一个。
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改革开放后,黑龙江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并不是黑龙江所独有的,而是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
当地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曾经拥有令人称道的优势产业。但这些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或因资源限制,或因体制制约,或因技术落后纷纷失去昔日的光彩。再加上受长期以来的历史定位的制约,黑龙江急需通过外力改变现状。
2004年,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从严控制非农用地,使得沿海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堪重负。这给黑龙江带来了机遇。昔日被废弃不用的盐碱地如今在黑龙江省 “变废为宝”。
一位长期研究黑龙江区域经济的专家表示,除了粮食、资源外,黑龙江可以卖的就是土地。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经过多方考察,出台了《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重度盐碱地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按照黑龙江省的规划,将用15年的时间把重度盐碱地开发成工业走廊。
2004年11月,黑龙江省常委会正式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出台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规划》。
2008年,哈大齐工业走廊被定位于黑龙江八大经济区中的龙头地位,正式成为黑龙江省一大增长极。
“为什么会是黑龙江八大经济区之首,优势摆在那里。”彭介林说。哈大齐工业走廊聚集了黑龙江省经济总量的60%力量,高新技术,如生物产业、航空航天技术、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都集约分布在这里。此外,黑龙江省一大半的高等院校也分布在沿线,这些都具备了产业发展龙头、经济发展龙头的地位和作用。

- · 周琪:不要过分夸大负面影响,但也要降低期望值 | 2010-02-23
- · 加拿大天然气寻求中国买家受阻 | 2010-02-23
- ·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勇被双开 | 2010-02-23
- · LABELUX集团携旗下四大品牌举办庆祝酒会 | 2010-02-23
- · 盛大继续盘活内容资源 进军电子书市场 | 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