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1-04
作者:孙健芳

问底(2)

 1  |  2 

“去年年底,美联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也很乐观,说次贷危机几下就摆平了,但现在连底都看不见呢。”高善文回忆,而现在从全球来看,从企业债到股权,从大宗商品到房地产和古董,熊市无处不在,这在全球过去六七十年是没有过的。

回到2008年初,中国经济形势也是变幻莫测。当时中国总理温家宝说,“2008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最终,“最为困难”贯穿了整个2008年。

由于考虑到2007年下半年开始通胀率不断走高,2008年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总基调定为“双防”,即防通胀和防经济过热,现在看来这个决策很正确,因为在2008年2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幅曾高达8.7%。

但从3月份开始,中国外贸企业情况开始变差,美国斯迈思的任坚刚说,他当时接触的很多外贸企业坏账率增加了300%。之后,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陆续传出很多外资企业逃跑、中小企业倒闭的消息。

年中,微观经济层面已逐步恶化,但经济学界和官方却无法立刻接受并达成共识,6-7月份,国内对中国宏观经济中最大的争论集中在:中国首要任务是“保增长”还是控制通货膨胀。

为了解中国经济真实情况,中国最高领导层奔赴全国各地调研,之后中国经济总基调被调整为 “一保一控”,保增长被放在控通胀之前。

但整体经济形势还是沿着下滑周期的惯性往下走,没想到美国次贷危机再次引爆,全球经济危机叠加中国经济下滑周期,超速下滑出现了。

10月份,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为8.2%,11月降至5.4%,而之前8个月增速还在19.4%的水平,外贸、货币增长数据、房地产投资等经济指标都下滑到1998年以来最差的时候,这些指标还意味着,需求严重不足,通货紧缩可能贯穿2009年。

形势变化之快需要迅速决断。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决定,“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然而,双叠加效应下的中国经济下滑惯性仍在继续。

10月份,外贸进出口出现2000年以来的首次同时负增长,未来考虑到外需持续疲软,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2009年可能会出现10%的负增长。

出口下降也导致就业形势恶化,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董先安分析,2008年下半年失业人口猛增3269万,其中出口下降贡献各占一半。除此之外,不少企事业单位缩减人员招聘,新增就业问题显现。

消费因此被寄予厚望。“2007年全国经济增长率之中,中国私人部门的消费,加上政府的消费占整个经济总量的55%到60%之间。”高善文说。

但11月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储蓄仍在增加。虽然2009年春节临近,一些大型餐饮集团和商场早就大幅降价或打折,但消费者仍旧不买账,不少出租车司机从2008年10月份就抱怨,从商场出来打车人数明显在减少。

“如果消费上不去,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是一个打击。”高善文说。

现在,各方都把视线集中于扩张性政策托举的投资力度。目前,中国政府在财政、货币、需求、就业和保障上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但现在还没法看清楚,新推出的政策能否充分发挥效用。

对策

2008年6月,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就提醒企业,中国经济的冬天已经提前来临。但当时,很多企业还只看见冬汛的信息——的确,一些中小企业订单减少,一些企业倒闭了,但大型国有企业好像只打了个喷嚏。

真正的危机是从9月份开始的,寒流突袭,带来了大面积的降雪。

但是“下雪不冷化雪冷”,一如企业最困难时期不是订单需求减少而是存货消化的时候。

存货调整使企业亏损增加,原因有三:存货跌价准备会直接形成现实的亏损;存货调整导致需求在短期内快速萎缩,造成产品价格的下跌;最后,存货调整过程造成了产能利用率的下降。

“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的毛利下降、公司资产周转率都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企业财务报表就很难看。”高善文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一位官员称,2008年,火电业料亏逾7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存货调整还会让企业现金流更加紧张。

“从现在到春节之前是最残酷的一个阶段。工程队、民工会集中要钱,银行也会因为年底了抓得比较紧,现金流相对比较紧的房地产公司,这一段可能是比较艰难,”天津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董事会秘书说,“2008年年底整个行业讲价割肉,2009年上半年肉割完了,如果2009年上半年形势还不好,下半年很多企业不是会不会死,而是一定会死。”

企业开始积极应对。经济观察报对43家大企业的调查显示,2009年企业的主要方向是做大主业,减少投资。预计2009年投资增幅低于20%的企业占到95%,其中77%以上企业表示投资增幅不超过10%甚至5%。

除了减少投资,企业也在大范围冻结和减少人力资源开支。2008年11月初,一份列举了22家跨国企业、4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116家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大裁员第一波”企业名单,就已通过各大公司的企业邮箱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传播。

尽管保持了“防御”姿态,企业也在密切关注任何经济可能重苏的信号。

于力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人。11月底,于力在与香港马士基物流公司(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接触时获知,最近一段时间,香港马士基的物流订单突然增加,这让于力看到了一丝经济回暖的希望,他的公司主要从事电路线板的涂料生意,但是已经停业数月。

而上述房地产公司董秘也表示,如果考虑经济恢复周期,现在一定要开始策划投资项目,“但是策划以后是不是要马上启动,要看未来市场刚性需求有多大。”

最让企业们苦恼的问题是,经济回暖的信号若隐若现又亦真亦幻。

“一些行业如铁矿砂最困难的消化过程可能已经结束了,这带来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性增长。”针对一些小钢厂开始复苏的现象,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说。

不过高善文说:“小钢厂的复苏只是早期的、不很确定的信号。铁矿砂存货包括港口的存货、大的生产商自己的存货——很多大企业都有长期存货,即使零售市场跌得很厉害,它还不能挣钱。”

高善文相信,不太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坏,更惊心动魄的情况了。然而企业高管们还是说:“我们仍旧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

 1  |  2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