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openresty
Baidu
map
西方?什么是西方?(2)
阎雪梅,张子言
2011-04-11 13:20
订阅
 1  |  2 

对话尼摩 

问=张子言 答=菲利普·尼摩 

问:在思想上,曾经有哪些人影响过你? 

答:首先,我自己是一个哲学家,所以实际上我会受到所有哲学家的影响。当然,其中哈耶克对我的影响是很深的,我在30多岁的时候接触到他。在当代的哲学家里面,卡尔·波普尔和另外一位法国的哲学家勒內·吉拉尔,一位跟宗教,尤其跟基督教联系比较紧密的哲学家,他同时也是法兰西学院的院士。 

问:在《什么是西方?》这本书里,你简单提到了人口爆炸问题,西方经历过这个问题吗?是如何面对?如何解决的?这对当下的中国是有现实意义的,你愿意谈谈吗? 

答:其实在书里我已经解释过了。最初,地球上人口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平衡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开始增长,这种增长以阶段呈现,比方开始的时候人口数量比较少,有了文明之后,人口数量开始增多,到了更高的阶段,就是文明发展到更高的程度的时候,出现人口爆炸。但是我并不认为西方社会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现在西方社会现在还是处在人口爆炸阶段的。 

在某种状态下,在特定的阶段,确实我们是希望人口增长。但实际上,当我们到达了目前这种生活状态后,我们又希望能够享受自己的生活,享用文明发展带来的利益,能生活得更好,而不仅仅是发展人口。  

问: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像柏拉图、苏格拉底、第欧根尼,现在的人们很容易觉得他们活着的时候一定是“大明星”,民众总在他们身前背后讨论他们的故事和八卦。在当时,他们确实是像当下的明星一样的存在,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吗?还是,只是因为他们恰好被流传跟保存下来了? 

答:在当时那个社会他们确实都是名人,不是普通的大家不知道的人,本来就是受人瞩目的人,并不是说他们自己非要表现得像明星一样。 

他们之所以现在看起来像明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后世尤其是十三世纪之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越来越希望跟古希腊的思想产生连接,希望能够再接续他们的思想,所以他们从众多的哲学家、众多的古人里选择和挖掘出来一些最有影响,然后著作最丰富的人,所以今天在我们看起来他们显得更像明星。 

我讲西方的思想,希望能定义西方,一定会追溯到他们身上。因为西方是有历史的,如果我们不追溯到比较久远的历史,我们是没有办法定义西方的,这就好像如果我们不追溯比较久远的中国历史,我们也就没有办法定义中国。中国古代肯定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和故事。 

问:你对东方的印象是怎样的?怎么看待东西方的关系? 

答: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提一下我在《什么是西方》的前言里写到的内容。因为我是写完这本书以后,才接触到东方、远东的,先是去了日本,然后又来到中国,先后跑了十四趟亚洲。我发现这是一个受儒教思想影响非常深的社会,而且所以称之为儒家社会是非常名副其实的。在这之前,我有过很多旅行的经历,但是没有来过远东。我完全被吸引住了,尤其是日本,一个非常富有而且秩序井然,同时又是高科技社会,他们在西方化、现代化方面可能做得比西方人更好。我之前去过很多国家,像伊朗、俄罗斯等等,但是我都没有这么强烈的,类似这样的印象。这对我来说像一个谜。于是,我用了很长时间来学习日本和中国的历史,我觉得我发现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有一种或者三十种文明,而是有两种文明。 

在人类存在的二十万年间,一开始人是以部落为形式生活,巫术、祭祀,以这些方式来生活,而这些生活方式阻止人们去认识大自然。人在这种部落的状态下生活了二十万年,从这种状态里面走出来时,分成两种状态,但是这两种状态是分开的,一种是现在地中海那边的,一种就是在中国这边的。人们都从这种,我暂且称之为蒙昧的状态里面走出来,但是他们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是两种。 

我认为儒学是一种理性的学说,儒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和周边的国家,像韩国、日本、越南,这种影响就如同古希腊、古罗马影响整个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相对于欧洲都是处于先进地位,从17世纪开始,欧洲开始发展科学,开始赶超中国。 

欧洲逐渐发展出一种强势文明,尤其发展出了强大的势力,开始向全世界扩张,这个时候欧洲人去到日本,或者去到西班牙,南美洲,非洲,结果是不一样的。我在《西方是什么》里提到了很多,关于各种文明对待西方扩张和侵略的方式。但是日本因为受到儒家思想影响采取了比较理性的方式,他们能够理解更高的文明或更强的力量,把来自这种文明和代表这种力量的人看成跟自己一样的、跟自身相似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成魔鬼。伊斯兰文明理解西方文明就是把它当成侵略,当成魔鬼,而不是当成一种跟自身相似的、同等的、平等的文明来对待。 

问:哲学是有现实作用的吗? 

答:欧洲和中国在思想上是有共同点的,就是理性,理性思维是拒绝“魔法”(编注:迷信)的。但同时欧洲跟中国之间也有很多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可以追溯到各自的传统。西方的一大传统是对个人权利的肯定,对于个人自由的肯定,这建立在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上。 

杜维明在西方生活了很长时间,他认为,中国人所主张的家庭幸福、和谐等等,这些其实也是个人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东方跟西方的不同,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以对抗恐怖主义来说,中国、东方和西方可以联合起来,形成对话,但是这种对话不是外交意义上的,而是在精神、价值观上达成的共识,形成一种共同的生活规范,这种共同的生活的规范,要建立在价值观相互认同的基础上。但是,这种价值观的认同需要对话来达成。 

这种对话就需要上溯到哲学、哲学家,来寻找答案。 

问:东方和西方联合起来,肯定会有碰撞,前景是怎样的? 

答:显然会有冲突和矛盾。但是整个人类现在处于一种全新的现实当中,这种现实是前所未有的。有三个新产生的事物: 

第一个是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须是全世界各地来协作才能高速度地运转。 

第二个是整个人类其实都共同面对环境恶化,还有原始材料的问题。 

第三个是有合作就会有竞争和对立。在此之前,人们解决竞争和对立的方式往往是战争。目前这个阶段,人们不能再把竞争和对立上升到战争状态,因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可能摧毁整个人类。 

在这个时代之前,人们解决纷争和对抗的方式,可能就是通过外交。我们打一段仗,打完仗之后我们和解、签协议等等。但是通过外交达成的和解非常脆弱。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更为坚实的共同生存的基础,这种更为坚实的生活模式或者是生存方式,就是来自于对一些共同的价值的认可。比方,对于暴力在社会当中的作用,对于个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于个人自由的肯定等等。如果没有对话我们不可能达成价值观上的认同,对话非常重要,而这个对话是由哲学家,以哲学的方式才能完成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只能以哲学的方式来解决对抗和纷争的境遇。 

问:相对于经济,哲学和文化并没有退化? 

答:当然。经济不可能独立运行,它也是需要规则、理念才能够运行起来。何况,伟大的文明从来都是能够兼顾到社会的各个重要部分的。只要文明鼓励人们阅读、求知,有思想的人能够不断地接触到外界,接触到新的思想,跟遇到的外来人或者思想形成对话,这对整个社会发展只能有好处。 

问:你觉得作为哲学家,你的主要贡献将会是什么? 

答:现在回答这个问题真的太早了。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