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走出“进退两难”的中国宏观经济(2)

订阅
08:07
2009-12-10
刘元春

外部环境的影响

受外部环境制约,2010年外需将轻微改善,中国宏观经济外部因素将发生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结合前面对于世界经济的判断,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发生以下系列变化:

1、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有利于中国出口的反弹,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并非持续加速,中国出口将在2009年4季度和2010年1季度出现同比增速加速之后,进入一个平稳期。

2、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调整、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因素将影响中国出口改善的幅度。

3、国内外价格变化的差异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将使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竞争力可能步入一个弱化期。

4、在国内经济反弹迅猛、贸易条件恶化等因素的作用下,进口增长可能较为迅猛。

5、世界经济不平衡逆转的加速可能严重影响中国贸易顺差改善的情况,未来贸易顺差增速可能进入一个较长的低水平时期。

总体而言,2010年,受到世界经济复苏、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汇率关系重调、贸易摩擦持续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反弹等因素的作用,进出口状况将全面改善,但绝对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的状况,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1.3%,进口增长13.3%、出口增长12.2%、贸易顺差出现小幅回升。

“进退两难”的深层问题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可能面临以下几个深层次的问题:

一、未来的调整模式可能呈现“双W轮动”的调整模式。

正如前面分析所言,在经济内在惯性、政策持续刺激和世界经济反弹等多元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0延续增长的态势,但季度增速呈现逐季轻微回落的趋势,与2009年相反,中国宏观经济在短期将呈现同比增速“倒V”型变化。

不过,如果我们从周期角度来看,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很可能呈现出“双W轮动”模式,即从GDP同比增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在短期为“V”型,但中期却呈现为“W”型,中国宏观经济在2010虽然没有“二次探底”的可能,但内在矛盾累积的作用下,在2011~2012年依然存在较强的中期下行力量;从环比增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在2008~2010年将呈现“W”轮动的模式,内生的、持续加速的力量还没有形成,产出缺口存在强烈波动的趋势。

中国宏观经济在短期为何将呈现出“环比W”模式呢?其核心原因在于政策性刺激的加速效应难以在长期内持续,而市场性需求在大规模政策救助以及外需持续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复苏必将十分缓慢,从而导致2010年经济短期冲击的能力不能出现持续加速的态势。

中国宏观经济在中期为何会出现出“同比W”模式呢?其核心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提前释放了中国周期性调整的内生力量,使中国投资驱动性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被转化为表面的外续下滑的矛盾,从而使中国利用“内需弥补外需”、“利用投资填补出口”的危机治理方法在成功实现危机救助的同时,完全掩盖了中国周期调整的内在矛盾,使中国周期性调整延缓,供求关系的极度恶化被推迟。

二、宏观经济步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所谓“进退两难”的局面是指,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步入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的关键阶段,其所具有的“政策主导性”、“结构不平衡性”、“动力不稳定性”、“增长要素缺少互动性”以及“总体发展方向的易变性”等特点两大方面的冲突:一方面,刺激政策的持续或进一步放大很可能带来短期的快速回升和经济的过热,但却可能使政策主导性反弹压制市场复苏力量的培育,未来投资驱动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越来越激化,结构恶化、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恶化,从而导致宏观经济在中期的不可持续,甚至出现在中期的“第二次探底”。
另一方面,简单采取退出政策将使政策刺激性需求急剧萎缩,刚刚启动的局部的、还没形成自我循环的市场动力机制夭折,宏观经济在短期内出现“第二次探底”。因此,中国经济2010年的状况是,选择单一的“进取”或“退出”,在本质上只是选择在短期出现“第二次探底”,还是在中期出现的“第二次探底”。

导致这种局面的核心原因不仅在于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处于“政策刺激性反弹阶段”向“市场需求反弹阶段”全面过渡的阶段,更重要在于中国宏观经济内在的结构刚性和内生的深层次矛盾:第一、目前的中央与地方的分权体系、国有经济的利润分配体系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权力本位使中国宏观经济存在内生的“投资饥渴症”和“投资膨胀倾向”,这往往会导致出现“过度救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将利用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来掩盖问题,进一步利用投资使中国宏观经济内在矛盾在延迟中被放大,因此,在内在矛盾没有解决的前提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只是选择在短期出现“第二次探底”,还是在中期内出现的“第二次探底。第二、目前宏观经济结构刚性与社会结构的脆弱性一方面使宏观调控可选的方法十分单一,另一方面又使这种单一选择只能严重依赖于政府,从而使大家期望的均衡局面难以出现。

三、“两难决策”在多领域同时集中凸现。

目前宏观经济“进退两难”的局面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 

1、重化工业主导的经济复苏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之间的冲突。中国宏观经济在2008年第3季度深度下滑的核心原因就是在出口和房地产市场逆转的引领下,重化工业受到重创。因此,政府救助计划中很重要的着眼点在于这些行业的救助。因此,2009年经济反弹最为迅猛的是重化工业。但这种复苏似乎与我们结构性调整方向,与中国所确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一致。

2、无就业复苏与增加就业的刺激方案之间的困境。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力度很大,其核心原因就是中国出现了高达3600万左右的非农失业人口,使失业率达到9%以上,从而使中国脆弱的社会结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增加就业、安置失业成为中国宏观与社会救助的核心。但是目前整体的投资以基础建设为主体、以资本密集型产业刺激为主体,这使得经济反弹力度很大,但就业的增长却与之不匹配。因此,调整刺激方案以平衡宏观复苏与社会稳定的就越来越大。

3、进一步出口刺激、出口快速回升与不平衡调整之间的冲突。目前中国经济下滑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出口下滑。但在2010年中国决策者将面临一个矛盾,那就是刺激出口,使出口迅猛回升就会带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复苏,但这却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又回到老路。

4、房地产作为民生产业与作为经济支柱产业之间的冲突。作为民生产业的房地产,政府希望能够广大居民能够具有相应的购买力,因此,不希望房地产价格上涨;而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政府希望在价格合理回升中提高投资和销售,从而带动宏观经济运转,由此产生政府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上的矛盾心态。

5、作为地方政府核心财源的房地产土地与作为中央政府农业基础的土地之间的冲突。地方政府希望在土地价格快速上涨中大量投入土地,使地方土地出让金和相关房地产收入大幅度增长;而中央政府却希望城市化进程不能过度减少农用耕地,平衡房地产发展与农业之间的关系,由此产生在调控土地市场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冲突。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