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硬着陆风险减小 加息仍将继续(2)
胡蓉萍
2011-04-18 07:19
订阅
 1  |  2 

冬去春来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一季度数据表明尽管经济增速略有减缓,但中国经济仍在迅速增长。澳新银行维持全年经济增长9.6%的预测。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为中国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这被一些经济学家解读为去产能化过程的基本结束和内需的强势。

而去产能化被认为是一个经济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而新的经济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则是产能短缺。

另外,根据行业分析师的相关产业报告,传统行业过去三年的新增产能很少。水泥、整车制造、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在过去三年有显著缓解,其中相当部分行业近期甚至出现了产能短缺的征兆。

根据电力行业分析师的相关报告,2011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可能会继续提升5%-10%,2012年之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继续显著回升,2009年可能就是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在最近几年的最低点。

电力部门是重要的传统周期性行业之一,其产能利用率数据对于中国经济处于产能周期的何种位置具有参考意义。“这些微观的情况也说明上一轮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去产能化——可能已经结束,新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即产能短缺和兴建初露端倪。”高善文在其报告中称。

另一个可以印证经济新周期启动指标是正在逆势上涨的PPI,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1%,3月份PPI上涨7.3%,环比上涨0.6%。在PPI指数内部,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之间的裂口在近期明显扩大,显示下游行业盈利在改善。

高善文乐观预计年内经济增速将波动上升,总体维持在10%到11%这一较高平台上,通胀将总体可控,经济周期会在“跌跌撞撞”的试探中启动。

紧缩将继续

和对经济能否顺利增长的分歧较大不同,多数经济学家仍认为紧缩应该是继续。“不是紧缩过度,而是紧缩还没到位。”刘维明说。“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依然强劲,可以忽略信贷紧缩带来的影响,加上强劲的进口增长支持消费,可以为紧缩留下更多的回旋余地。”屈宏斌15日表示。

他4月1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量化紧缩政策将年内信贷增长控制在16%以下。预计未来三个月存款准备金率将再度上调100个基点,并针对违规银行提高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结合月度贷款配额措施,到年底信贷增速将由目前的同比17.7%进一步降至16%以下。

这将使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至历史新高,平均超过20%,目前均值为19.5%,大银行为20%,中小银行为18%,这会有效抑制银行的放贷能力。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3.98万亿元,同比多增545亿元,而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银行的存贷比在下降。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余额存贷比为65.72%,为2008年底以来最低。

这意味着,目前从整体看,银行体系的资金并不紧张,受存贷比监管指标约束大的主要是部分中小银行。

显然,为了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也需要维持相当的对冲力度。

彭文生认为,数量型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仍将是控制流动性的主力。他预计二季度央行再次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因为基准利率的进一步提高将有利于控制3月CPI创新高对通胀预期的影响。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