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7%,相比于去年全年10.3%和今年一季度9.8%,经济增长各项指标超预期,经济增速放缓,但未出现明显放缓。“经济增速下降,但下降得还不够”,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在其名为《经济依然过热,政策不能置之不理》的报告中表示。
而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创32个月新高,通胀依然堪忧。为应对通胀,央行也已九次上调准备金率,四次加息。但市场中出现了“紧缩过度”、“挤出了中小企业”等质疑之声。“紧缩并没有挤出中小企业,原来没有新增,现在就也没有压缩,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长期新增贷款的下降、大型国企和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4月13日对本报表示。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则在他最近一篇题为《冬去春来,识盈虚之有数》的宏观经济报告中判断:中期内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将从公共部门和房地产投资逐步转移到私人部门的投资上来。
或许,滞胀不会到来,新经济周期的启动正在酝酿。
紧缩了谁?
“不把通胀压下来,什么都没得谈,财税没法改革,经济结构更没法调整。”中信银行金融专家刘维明表示。
高通胀率面前,央行一直在不断收缩货币供应的红线。企业的融资成本一再上升。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按去年3:3:2:2的季度贷款投放要求推算,今年全年的人民币贷款增量将达到7.47万亿元。”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资深分析师付兵涛说。
今年信贷的增速和增长的总量都是下降的,但这一下降的背景是2009到2010年信贷增速异常高,并且绝对投放量创出了历史纪录。
央行4月14日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今年社会融资总量将保持在合理水平,预计为14万亿元左右。
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国有企业并未感受到紧缩的压力,但中小企业已经被大范围“挤出”。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测算称,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力度相当于贷款利率至少加息3个百分点,中小银行信贷按基准利率至少上浮30%。
但央企一位财务方面负责人告诉本报,紧缩让央企的利润压缩,资金将配置到更有效率的部门。
屈宏斌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直以来存在的,并不是在当前紧缩环境下新近出现的,而且这个问题是一个制度性问题带来的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是控制总量的,而非结构。
高善文也有和上述部分经济学家相反的判断,他认为私人部门的投资意愿在扩张,私人部门在增加杠杆。“被挤出的是哪些投资呢?”高善文自问自答,“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竞争力不高的私人部门投资,以及一部分公共投资。”如果他的判断准确,那么这显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
一位银行相关业务部门人士也印证了他的判断:“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还是价格杠杆发挥关键作用,银行没有非要贷给国企。规模就这么点再不卖个好价钱利润计划完不成了。”
1 | 2 |
- 紧缩之下,宏观经济冬去春来? 04-17
-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加息暂时不会改善通胀水... 04-17
- 3月份CPI同比涨5.4% 04-17
- 加息频率将继续提高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