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有关电视偶像的青春记忆(2)

订阅
2009-09-16
李晶
 1  |  2 

新潮韩流偶像

流行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剧身上有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和浪漫主义的伤感,那些绝美的情节透露出的执着与坚韧多少有些让人心酸。不过就像中国当代小说在90年代走向了新写实主义一样,在20世纪末,长篇韩剧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和以往的潮流不同,韩剧迷集中了中国老、中、青三代“粉丝”,简单的情节、相似的剧情、繁琐的家长里短。和日剧相比,韩剧的影响同是铺天盖地的。

韩国电视连续剧《蓝色生死恋》和《冬季恋歌》的导演尹锡湖在介绍韩国电视剧的制作时曾说:“韩国电视剧是在流水线上完成的艺术作品,是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的。”韩剧大都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人的精神风貌。电视剧所表现的生活状态,或者轻松幽默,或者焦虑伤感,都真实而亲切。

1993年,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剧《嫉妒》,从此,韩剧风靡一时。《爱情是什么》、《蓝色生死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都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在2002年,中国国内电视台播放了67部韩国电视剧,播放次数达到了316次。韩国电视剧不只在中国大陆地区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日本、菲律宾甚至俄罗斯及中东国家也有广泛拥趸。 1997年,央视播出长篇韩国家庭喜剧《爱情是什么》;同年,凤凰卫视播出《星梦奇缘》、《天桥风云》等韩国偶像剧。而随着韩剧影响的深入,“韩流”袭来,从90年代末开始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了中国绝大部分的都市时尚人群。集中体现在青少年对“酷”时尚的推崇上,在亚洲许多地方,韩流已经成为“帅”的代名词。

“呜拉拉、呜拉拉……”这首《大长今》主题曲《希望》大街小巷的轰炸式播放和传唱,是中国 “全民韩剧”的典型症状。正是从这一部电视剧开始,几乎各种年龄、各个阶层的人们开始沉迷于韩剧。

“大长今”在中国究竟有多红,有媒体报道称,自《大长今》播出以来,当剧中人物为一缸大酱的味道闹得死去活来时,原本以精工细做、价格高昂著称的韩餐也在北京火爆了起来,有一位精明的老板已经见机行事地将自己经营的韩餐馆向工商注册,正式更名为“大长今餐厅”。

韩剧迷几乎都知道,韩剧将电影理论中类型片的概念发展到了极致,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和古装历史剧是他们传统的三大类型片。每种类型的韩剧都有他们固定的戏剧元素,长期吸引着一批固定的受众。然而,还是有一个例外——《大长今》融合了这三种类型,也几乎将所有观众群一网打尽。

从表面上看,《大长今》似乎在中国一夜走红。但实际上,这次《大长今》刮起的是亚洲旋风。中国的“长今迷”深情地分析了热爱她的原因:从山珍海味的视觉罗列中,察觉唇齿内溢出的韩食淡香;从望闻问切的药诊针灸中,号出五脏六腑的异动阴阳;从蓝绿白红的高丽古装中,展露出暗战四起的宫闱惊变;从微笑眼泪的真情流露中,尝到人生起落的变化无常。

从2005年开始,在《大长今》热潮下,到韩国旅游的香港人较去年同期增两成。即使未能亲到韩国,在香港街头,也有很多韩国食品店大张旗鼓推出“长今餐”、服装店售卖该剧中不同角色的服装、洋娃娃等各种玩意儿。《大长今》不但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娱乐和讨论话题,更令学习韩文化的风气蔓延至大学里,选修韩语的人数直线上升。有人笑称,一部《大长今》的全球播出,其实是韩国形象在进行一场世界巡演。

相关链接

最早的流行美剧

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就开始陆续引进美国电视剧,其中《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国人从电视荧屏上第一次领略到美国人天生的冒险、探索精神。

随后,上海电视台引进了《成长的烦恼》,受到青少年的热捧,而希弗一家人典型美国人的乐天豁达的性格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美剧的剧情复杂,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近几年,美剧在中国收视率无法与韩剧、日剧相比,影响了后来的引进力度。如今,仅有一部分铁杆粉丝继续通过非官方渠道,以网络在线收看或下载的形式,继续关注着美剧。

日剧从“大众”走向“小众”

同美剧一样,日剧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的。《血疑》、《阿信》、《东京爱情故事》等日剧在中国的热播,成为当时中国广受关注的流行文化之一。

日本电视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片中的主人公都是纯真、善良、勤奋、坦率的集合体,给观众带来一股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由于这种带有 “梦想主义色彩”的电视剧远离了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日剧逐渐由原来的“大众”走向“小众”,转而被剧情单纯的韩剧替代。

韩流的剧烈爆发

“韩流”一词成为韩国娱乐产业对中国本土文化市场冲击的最贴切的形容。

以《大长今》为首的韩国电视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对生活幻想的需求。可以说,这些也是美剧和日剧逐渐淡出中国观众视线,而韩剧蹿红的主要原因之一。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