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电视偶像的青春记忆(1)
1 | 2 |
经济观察报 李晶/文 总有那么个人,他会改变你记忆的颜色,改变你对生活的感知、憧憬,甚至你面对命运时的选择。他可能是你的导师、同桌、爱人甚或你的敌人,但他最有可能只是一个突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人物。对于你和周围的人来说,他是完全陌生的,但正是因为这一点,使他的魅力得以在一瞬间爆发,征服你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成为你心目中的偶像。
陌生造就了浪漫,而浪漫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许,这就是电视文化最终要完成的使命——制造“娱乐偶像”和大众流行文化的潮流。
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 《娱乐至死》一书中说,“当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因为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不可能传达同样的思想。随着印刷术影响的减退,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构成公共事务的领域都要改变其内容,并且用最适用于电视的表达方式去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没错,在任何一个新的电视偶像诞生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新的大众流行文化的趋势。
最初的科幻电视大西洋底来的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有关二十九年前的那个夏天的记忆或许有些模糊不清。但是,人们脑海中有关麦克·哈里斯的记忆却是无法忘怀的。一个从大西洋底来的小伙子戴着一副“蛤蟆镜”,出现在千万中国家庭的黑白屏幕上,这改变了许多人有关那个夏天的记忆。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签署了一揽子文化交流的项目。第二年,一部由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引进的美国科幻连续剧 《大西洋底来的人》,突然出现在每周四晚8时的电视屏幕上。这部连续剧在美国反响并不热烈,但在中国,它影响了一代观众。全国掀起了一股麦克·哈里斯旋风,男主角麦克的太阳镜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所有时尚青年必备的装束。在那时,如果你路过一所学校门口,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群男孩,双腿并拢,双手紧贴双胯,上下扭动不停。那是麦克·哈里斯剧中招牌式的“海豚游姿”。
80年代的中国,刚刚进入黑白电视机的时代。在大城市的夜幕中,巷子深处,整条街的人都围在一台九寸黑白电视旁,里圈是坐在小马扎上的孩子们,外圈是人头攒动的大人。当时,存在这个九寸魔幻方盒中的,只有央视的两个频道,每晚只播到十点。《大西洋底来的人》每周播一集,对于许许多多人来说,那一个小时简直就像过节一样令人兴奋。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说起《大西洋底来的人》能够引起奇特的感觉,那是对科幻、对未来、对青春年少时的广阔天地的无限憧憬。
一个神秘的元旦晚,海底巨浪把奇异的生物麦克·哈克斯送到岸上。海洋学家伊莉沙白·玛丽博士把他放回海洋,才使他得以复活。至于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自己不知道,电脑也只能猜测。麦克接受了一连串的试验,以测验他的速度、灵敏度和力量。虽然麦克获准返回海洋的世界,但他决定留下来帮助玛丽博士等人探索海洋,同时也学习有关人类的世界。这是一部“纯情”的科幻片,男女主人公,彼此关心,经常相伴出生入死,但从头到尾竟然接吻都没有一次。麦克·哈里斯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和他谈谈”。而他“谈”的对象,包括同事、路人、敌人、外星人、机器人、海洋生物……五花八门。沟通、理解、与人为善,既是麦克的性格,也是片子的主题。甚至,当有人要置他于死地时,只要能够逃生,他从不报复对方。
吸引中国观众的是,麦克的天真无邪。他什么都不知道。他的疑问包括:人为什么要流泪?为什么有隐私?怎么能够知道一个人在撒谎?钱是什么?电话机里为什么有声音?快餐店为什么要开许多家?
与麦克一样,当时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们也同样天真无邪,他们正在用纯真的眼睛观察世界。
除了科幻系列剧之外,美国肥皂剧也开始在80年代热播。当时,上海电视台与专门拍摄电视剧的美国劳里玛影视公司签订了合同,每年固定引进3到4部美剧,系列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在该台首播之后,更成为经典之作。《成长的烦恼》给中国观众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美国家庭教育方式,也带来了“肥皂剧”的概念。他们可以跟孩子承认错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新颖而有趣的教育方式。
日式完美女人
从“阿信”到“莉香”
1984年开始,引进剧开始在大陆大行其道。香港的《霍元甲》、日本的《血疑》、巴西的《女奴》、墨西哥的《诽谤》相继在内地播放,轰动一时。其中,以日剧最为盛行。
从《阿信》的励志传奇到《东京爱情故事》,日剧这股旋风的劲吹,日本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亚洲社会及其流行文化的格局。当时有媒体报道,百集大剧《阿信》在亚洲热播时,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妇女自醒运动,她们上街游行请愿,抗议对阿信的不公平待遇,也为自己要求合法权益,最后惊动当地政府出门协调。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名叫阿信的弱小女子从7岁到80多岁坎坷而又辉煌的传奇经历,改编自日本著名企业八佰伴创始人故事,表现了女人不畏艰辛、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亚洲人。
正如阿信的儿子和田一夫对母亲的评价:“吃苦耐劳,诚心诚意,诚实努力,这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源泉。”就像其中一段歌词唱的那样:“没有月亮,我们可以看星光;失去星光,还有温暖的眼光……”时至今日,阿信几乎成为了女性白手起家创业的代名词。
当然,该提到的还有本系列第一篇中已提及的 《排球女将》“小鹿纯子”,以及《面疑》中的“幸子”与“光夫”。
如果说《阿信》帮助许多中国年轻人励志,那么《东京爱情故事》则改变了许多人的爱情观。这个日本富士电视台1991年推出的电视剧集,改自日本漫画家柴门文的同名漫画。在这部电视剧中,莉香的微笑征服了一代人的心,也影响了一代人的爱情观。
那时候,如果你走在上海的街头,随便询问一位看上去“不落伍”的青年男子,想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恋人,十个中会有九个回答是 “莉香”。在这个经典的爱情剧中,赤名莉香在追求爱情道路上绽放的灿烂纯净笑靥、自由奔放个性影响了众多的男女。这是让人心醉也让人心碎的一幕,莉香拥有最坚强甜美的笑容,也有一转身却泪眼婆娑的伤感,她说:“我从来都没有让时间静止下来,从来都没有这么想过,即使知道明天会有悲伤的事,我也高兴的期待着明天的来临。但是,想到要和完治说再见的时候,我就好害怕听到时钟在走的声音。”“不论别人怎么说,即使和全世界为敌,只要有爱就能克服。”也许,莉香的爱太过澎湃,平凡朴实的完治注定承载不了,也许就是那么多偶然和无奈让爱情注定擦肩而过。
这可能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在人头拥挤的东京街头,谁都难以为谁驻足,只是互道一声珍重。在90年代中国年轻人心中,莉香最后一幕刚毅坚强又绝美透顶的转身,华丽得让人心痛。而谁都知道,阿信与莉香的故事每天都在城市中上演。为了事业或者是爱情。
1 | 2 |

- · 彩色电视传播 | 2009-12-07
- · 黑白电视直播 | 2009-12-07
- · 电视的孕育诞生时期 | 2009-12-07
- · 《世纪大讲堂》——学术也一样让你听得懂 | 2009-12-07
- · 《名人讲堂》——明星变“学者” |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