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恩师林少宫教授相识相知迄今为止己有二十多年了。1982年我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出于一种游学的心态,考入华中工学院(现易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从师于中国数理统计学界颇有影响的林少宫教授。当时刚满二十岁的我,可谓懵懂少年, 对现代经济学一无所知。最初考入华中工学院的想法是学习应用数学,哪知导师的经济学功底还高于其数理功底。在老师的引领下,我步入了现代经济学圣堂。虽然进入经济学领域非我本意,但我从来未有后诲,相反,我认为对我来说进入经济学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早在浙江大学读本科时,我就对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兴趣浓厚,而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应用数理方法最广最深的学科。加之我从少年时期就一直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深深喜爱,而经济学正是融通文理两科的综合性学科,走上经济学研究之路可谓歪打正着、正合吾意。俗话说,师傅领入门、修行在个人。没有老师的引导,我不可能从事我今天的工作,也不可能在学业上有今天的成就。饮水思源,我对林老师的入门教导深深感恩。
林老师不光是我的启蒙老师,他对我二十多年的学术生涯有着深刻与持续的影响。老师对我的最大的影响莫过于老师的人生态度与追求。老师早年求学于南京中央大学,有着深厚的传统国学功底。他四十年代末留学于美,先后在路易斯安那卅立大学与伊利诺伊大学接受数理统计学与经济学教育。老师的学问可谓文理皆通、学贯中西。五十年代初老师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毅然返回新中国。从归国至今,老师己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半个世纪,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学术人生”境界。熟悉老师的人都知道,老师生活朴素、为人低调、从不争名争利。同时老师对同事和学生又极为关心。记得我当年申请去美留学时,老师热情为我推荐,并在推荐信中字斟句酌,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在得知我荣获美国俄亥俄 卅立大学全额奖学金时,老师欣喜万分。考虑到我只身去美,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老师主动提供他在美亲人的联系信息,拟在必要的时侯给予我帮助。
老师在做人方面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于1985年离开老师去美留学,从美从学生到教授,前后十几年。虽然远离故土,但对祖国发生的巨变一直极为关注。在异乡期间,只要有服务祖国的机会我都努力参与。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北京的汤敏、茅予轼两位学者邀请我参入“经济学前沿”的编著。我就当时我所从事的商品与金融期货市场的研究作了一篇综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我决定放弃美国的终身教职,举家南迁,回到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任教。回港后积极投入内地经济金融学的教学与研究。早在1999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教授的支持下,我就与师兄弟田国强、艾春荣、谭国富等帮助林老师、李楚霖老师、唐齐鸣老师筹建了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并进行了经济学-数学双学士试验项目。除服务于母校外,我也参入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金融硕士班筹建工作。二000年时,我在香港大学组建了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后,凝聚了一批关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专家学者从事有关中国金融的研究,在学术界与决策层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与我的同门师兄弟(妹)一样,深受老师的爱国情操与高尚人格所影响,希望能为国家的经济学教育与研究作些贡献。
老师对我的第二个影响是他做学问的执着精神和他对经济学的洞察力。记得我的第一门计量经济学课就是在老师的教授下学习的。这门课开拓了我的数量经济学的视野。通过这一入门课,我逐步意识到用计量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性。记得老师不断教导我们,统计学与数学是研究经济的重要工具,但不能取代对经济问题的直观理解。经济学从本质上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只有充分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复杂因素,并用逻辑和数理的方法去分析与表述隐藏在现象后面的客观规律,才能加深我们对经济世界的把握。经济学不应是象牙塔式的纯学术研究,而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真实世界的研究。受老师的影响,我在武汉学习期间就对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极感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事国家科委重大课题--中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研究,并获得优秀硕士论文奖。我在美国的博士论文是关于银行的风险度量与管理、其后的研究关注在金融市场发展、监管、公司治理、民营化等与实际经济与政策有极大关联的课题。有趣的是,我最近的研究兴趣又转回了我二十年前就十分关注的题目--技术进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这些事例说明老师的学术思想对我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师对我的第三个影响是他提携青年学子的伯乐精神。老师从教逾五十年,可谓弟子三干,学术影响巨大。老师的讦多学生,如国强、滇庆、国富、春荣、文梅等,现在都活跃在国际经济学界。老师在谈到他的学生的成就时总是如数家珍,以学生的成就为荣。老师对他的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爱护有加,让学生们感到了无比的温暖。老师的长者风范,让学生们感受了一种大家庭式的团结与友爱。学生们都极为珍惜这种师生与同门之情谊。受老师影响,我本人也对研究生教育极为关注。在美国、香港、与内地,我都有自己的博士生,其中大部分服务于学术界。知识的传播、学术的影响,也许就是通过这一代代莘莘学子的传承与创新而发扬光大的。
老师己届耄耋之年,回首半个世纪的从教生涯,老师应是感到无比欣慰与满足的。古人云,君子当“立德、立功、立言”。依学生之见,老师是真正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谦谦君子。我衷心祝愿老师与师母健康长寿、合家欢乐!学生谨以此文表达对老师的无比敬意与万分感激!
宋敏 2007年2月6日于香港大学
附注:感谢人民大学梁晶工作室组织这次感念恩师活动。
(宋敏:现任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系副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在该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入选2002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