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专题源文件

业内人士内幕交易规则访谈(2)

发布日期 2007-04-12

记者:是不是只要交了护盘费就可以成为战略投资者了?

被访者:那可不一定,有的是人拿着钱追着上市公司给的,但关键要看交情如何。如果是生人,没在圈子里,没过过手,给钱也不敢做。

记者:要是不返还护盘费呢?

被访者:没可能的。大家不要做啦。关系硬,利益全拴在一起的。不交护盘费,大家都甭想过了。谁那么傻呀!况且相互之间都握有对方的把柄,大家互相帮忙啦。这里的信誉交易都是建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上。平白无故的人想挤进来捞点便宜,想都别想。

记者:选谁不选谁,董事会不是还有其他人吗?

被访者:懂事的董事,就心照不宣啦!不懂事的董事,就蒙在鼓里。开董事会走走过场而已,逗你玩。

记者:所以股权之争,人头打出猪脑花来。

被访者:一个董事长后面栓着一堆人,不争怎么行?人家都花了钱的,没赚回来,你突然要换人是不可以的。

股市中的非常定理

定理一:黑幕交易的前提,是交易双方或各方对交易安全性的确认。而这种确认取决于以往交易安全性的记录,取决于资金实力,取决于人际关系的疏密程度以及对规则约定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应变能力。

定理二:相对于社会表层交易行为普遍的信用缺失,黑幕交易中的信用牢固程度则要高得多。这种信用的牢固程度是通过以往的所有交易成本支撑起来的。而这些交易成本的要素无非是:时间、金钱、经验和可交换的权力资源的大小。

定理三:不经“风雨”考验,哪得股市彩虹?

募集资金投向

记者:上市公司圈来钱以后,怎么玩?

被访者:圈钱之前,自然会设计好一套漂亮的招股说明书。无非是给大家一个圈钱的说法,说我用这钱干什么,市场多么有前景。一般投资者,再加上一家股评家,抱着招股说明书对投资项目从头到尾地研究,其实有什么可研究的,什么市场前景,什么回收周期,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一旦钱到手之后,马上就会说,原来准备投资的项目因市场变化等等诸多原因已不适合投资了,理由很简单:“为股民负责”。

记者:那些钱干嘛去了?

被访者:炒股呀!做实体多累呀,回报周期长,风险大,说不定一下就赔进去了;存银行,利息太低,不划算。不如搞“巨额资产委托管理”还有保底承诺来得轻松。

记者:多少算巨额?

被访者:几千万,上亿。

记者:受托方保证有多少回报率?

被访者:一般情况下10%,早些年最高能达到20%。

记者:身不动膀不摇,比做实体容易多了。不是有规定不允许保底承诺吗?

被访者: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不说,我不说,谁会查呢?现在钱不好赚,生意不好做,只好炒股了,互相都照应点日子不就好过了!

记者:证监会不是有规定,募集资金的使用投向不得擅自更改吗?

被访者:这还不容易,只要在12月30日之前这一天,把钱放在银行,然后让监管部门看看,钱没乱花。其他时间他能天天盯着你吗?

记者:上市公司如何挑选巨额资产管理人呢?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第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