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专题源文件

华尔街20年最大内幕交易:13名白领暴富(1)

发布日期 2007-04-12

众多投资银行的分析推荐一样,UBS的升降级建议被投资者密切关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价走向。UBS内部有80个人能在开会之前看到评级推荐信息,古登伯格便是其中之一。

2001年的一天,在纽约中央车站地下的“生蚝吧”里,35岁的米切尔古登伯格(MitchelGuttenberg)与好友埃瑞克富兰克林(EricFranklin)促膝而谈。古登伯格欠富兰克林2.5万美元。不过,他想出了一个不花分毫就能还债的办法。

古登伯格供职于瑞银集团(UBS)证券研究部门,身兼执行主管和机构客户经理,还是UBS投资审议委员会成员。每个工作日上午11点,投资审议委员会审议UBS分析师即将发布的股票升降级推荐,对投资者发布“买入”、“卖出”、“持有”等建议。

与众多投资银行的分析推荐一样,UBS的升降级建议被投资者密切关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价走向。UBS内部有80个人能在开会之前看到评级推荐信息,古登伯格便是其中之一。

富兰克林则掌管着贝尔斯登(BearSterns)公司旗下一只对冲基金。两人约定,古登柏格将UBS的股票评级信息提前透露给富兰克林,后者则提前在市场上操作买卖,盈利两人分成,古登伯格的部分,将用来偿还欠富兰克林的2.5万美元。

华尔街上的金融消息每天涌动如潮,想利用内幕信息牟利者自然不止古登伯格一个。

2003年,在华尔街另一家百年老号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工作的26岁的律师兰迪克洛塔(RandiCollotta)将所知的并购交易消息透露给好友玛尔杰曼(MareJurman),从其交易的盈利中提成。

自2001年到2006年底,古登伯格透露出来的UBS股评信息口口相传,逐渐构建起一个近十人的内幕交易圈,而从克洛塔那里流传的并购信息也辗转数人。巧合的是,消息同样流传到精明的富兰克林耳中。在五年时间内,13名华尔街的年轻白领凭借两个内幕信息源,在股市上悄悄赚取了1500万美元。

2007年3月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涉嫌内幕交易起诉11人及三家公司,同时司法部提起刑事诉讼,已有四人认罪。此案金额较大,情节复杂,被SEC称为继伊万博斯基(IvanBoesky)之后最大的内幕交易案。

早在1986年,博斯基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演讲时,就曾有“贪婪挺好,只要你感觉不错”的“高论”。当时他靠重重内幕消息,在大量并购案中攫取了2亿美元。不料,当年博斯基就因内幕交易被捕,被判刑三年半,罚款1亿美元。SEC随即掀起了打击内幕交易的第一轮浪潮。

“SEC的执法随着经济发展的循环而动。”维恩州立大学的法律教授彼得海宁(PeterHenning)对《财经》记者说,“经济上升期往往交易密集,容易出现很多内幕交易。到了经济减缓或衰退的时候,种种问题显露出来,SEC的执法重心又会转到审计,就像在安然案之后那样。”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第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