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科技工业取得巨大成就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我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实现了“三大跨越”:从中等推力发动机到大推力发动机的跨越,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的跨越,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
军民结合 成效显著
国防科技工业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民品产值占军工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军民结合型大企业集团。
中国嘉陵集团自1979年实施“军转民”开发生产摩托车以来,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摩托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摩托车企业之一。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0月开始自主研制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变压器。2008年7月16日首台变压器试验合格。该产品的研制成功,为加快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步伐提供了强力支撑。
我国致力于核能的和平利用,具有自主设计和建造核电站的能力。伴随着核电发展,将军用核技术转移到民用核工业,建立、发展和完善了核燃料循环系统,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无核电的历史。
国防科技工业利用自身优势,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甘肃银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技术建成了年产2万吨TDI(甲苯二异氢酸酯)生产线,填补了国家空白,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11月28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700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在上海成功实现首飞。这是我国航空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
我国航天事业实现快速发展,空间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空间科学实验与研究取得重要成就。在服务国内客户的同时,开辟了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研制和发射服务的市场。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成功为境外客户发射了30多颗卫星。
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从神舟五号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太空出舱,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跻身于先进国家行列。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 ·我们与工业60年展览 | 2009-09-21
-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 | 2009-09-21
- ·新中国成立初期 极端落后的工业基础 | 2009-09-21
-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2009-09-21
- ·初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 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