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人的14时28分
网络版专稿 实习记者 崔丹 5月19日14时28分,为四川地震中遇难者默哀,为幸存者祈福,北京火车站4万平米的广场,上万人积聚在了一起,无人交谈、无人走动,只有低沉的哀笛声响彻天际。
而在十分钟前,同样的一个广场,毫无异样,仍然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如以往一样喧闹而繁忙,一阵阵刺耳的电锯声正从北京站正在改装的主楼里传来。
略有不同的是,往日候车时百无聊赖、眼神散漫的人们此时把目光都集中向了广场东侧,那里近120平米的电视屏幕正不断的滚动播出四川地震灾区的悲惨画面。并且,“为表示对5.12地震遇难者的哀悼,今天下午14时28分,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 广场上的广播开始循环播放默哀通知。
14时25分,已经有人开始准备默哀仪式了,电视屏幕前渐渐聚集起了一层又一层的人群,他们不断向身边的陌生人重复着“默哀三分钟”;站在候车大厅的门口另一位中年男子不停低头看表,这个时候,他本来应该做在从北京到通化的车厢里等待发车了,但是“我想参加完这个仪式再上车”;一位高个子的男青年抱着一箱精巧的纱制小白花,发放给从他面前经过的每个人;拖着行李急匆匆赶往车站的旅客逐渐放慢了脚步;一位中年男人掐灭了手中的香烟;其他坐等广场各处候车的人们也陆续站了起来……
一种紧张、期待而沉重的情绪开始在人群中弥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引导着分散的人群逐渐汇成一股人流往同一方向涌去。
候车大厅内,北京站的党委书记刘红正在紧张安排她的员工做好默哀仪式的准备。一位年轻的售票员停止了售票,并轻声提醒他的同事,摘掉头上的帽子。
工人的电锯声、摊贩的叫卖声、旅客的交谈声逐渐消失了。
14时28分,低沉的哀笛声响彻天际,人们全部肃立,面朝同一个方向,为在这场天灾中的遇难的同胞默哀。
大批警察在面向广场左侧的旗杆下列队,降半旗致哀;拄着双拐的、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双眼噙满泪水,却努力支撑着自己的身体;一位母亲面色沉重,抱着幼小的孩子双眼死死盯着大屏幕;一位女孩肩头不断耸动,无声地抽泣着,旁边的男友紧紧拉着她的手;几位刚从大楼工地里出来的工人,甚至来不及转身,面对着人群,双手下垂,低头站在原地;七八个来自英国伦敦的旅行者,背负着沉重的行囊,却相互搭着手臂,低头默哀,口念悼词;一群鸽子一圈又一圈的徘徊在远处的上空。
此时,北京站周围的天桥上、售票窗口前、候车室内、站台上、车厢里到处伫立着默哀的人群,而原本14:30分发往上海的1461次列车延迟一分钟开出,并鸣笛致哀。
短暂而漫长的三分钟过去了,人们慢慢散开,各自急步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但是还有些人,久久伫立在原处,似乎仍然不能从悲痛的情绪中回复出来,或者他们是在为灾区中受难的同胞祈福。
“我原来不知道这个仪式,”由于这两天一直出差,销售员张松才下火车并不知情,可是,“现场的气氛太凝重了,我都不敢动了,再说都是中国人,怎么能不心痛呢?”
“大家太自觉了,太团结了,”另一位工作人员激动的连声音都在颤抖,除了电视和广播宣传,他们甚至做好了工作人员动员或维持秩序的准备。
“上次见到这种情况是毛主席逝世的时候,”一位五十多岁的北京站工作人员说,他在北京站已经工作了三十多年,在他的记忆中,似乎很少有这样万人默哀的场面发生。
- “5.12”中国精神崛起 | 2008-05-21
- 汶川救援官兵悼念逝者 | 2008-05-21
- 烛光点点缅怀逝者 | 2008-05-21
- “5.12”中国精神崛起 | 2008-05-21
- 惠誉:中国地震并不立即对保险公司的资本金构成问题 | 200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