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汶川地震 > 现场

北川:拯救痛苦之城

  
作者:郑褚
发布日期:2008-05-1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褚  5月12日午后,当北川县东溪乡华林村村民付兴琼从龟裂破碎的土地上爬起来,极目北望,远方的北川县城上空竟缓缓腾起一团巨大的黑烟。

就在几分钟以前,她脚下数代耕种过的熟悉的土地突然像波浪一样翻涌,巨石连根拔出,向山下翻滚而去,石头堆砌的“保坎”(一种保持水土的土墙设施)瞬间开裂,将她陷在齐腰深的泥土里,“幸亏当时拼命往外挣扎,不然就埋在里面了”,13日的晚上,当她在灾民棚屋的炉火边对记者回忆起这一幕,仍然泣不成声。

华林村在这几分钟之内损失了八成以上的房屋,相邻的三个生产队幸存的三十多名村民在山坡上呼喊着寻找可能的幸存者,然后一起坐在废墟前哭泣,大雨很快不期而至。傍晚时候有人冒险从房屋里拖出腊肉、锅和柴火,围锅造饭,这个夜晚他们在山上的森林里度过。有人安慰说,地震肯定只是这片山地的事情,不会影响到他们在县城里的亲人;又有人说,北川的房子都是砖砌的,牢实得很,哪里像他们村的砖木结构屋子,一震就垮了。

付兴琼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邓红梅在北川县的富顺旅馆当服务员,二女儿邓倩在北川中学读初二。上个星期天邓倩才从家里拿了母亲给她的55元钱生活费,还和母亲商量过几天去北川看她时再给她买一条新裤子,想到这些,雨中的付兴琼哭了一次又一次。
同样的时刻,北川县城里废墟下的幸存者们,正在熬过此生最痛苦的第一个夜晚。

在5月12日14点28分的特大地震当中,北川县70%以上的房屋垮塌,其中至少一半的房屋变为废墟,这个11000人口的县城大约有7000人被困在废墟中。

第一批赶到北川的外地救援者是北川县所属的绵阳市政府单位员工,他们的汽车只能停在离县城3公里以外山坡上的任家坪村,余下的公路已经被地震摧毁,这些由普通职员组成的队伍在晚上11点钟冒雨从山坡上摸进县城,然后几乎是完全徒手地从废墟里扒出很多自己的北川同事,第二天回到绵阳以后,他们被所有人视为真正的英雄,可是一说到北川的情形,这些人却流泪不已。

生者与死者

记者赶到北川县城的时候,是13日下午6点。

这座小城已经经历了解放军的第一次搜救,新到的救援部队和物品正在赶来。任家坪村也已经成为驻军地和救护点,一车车从县城附近迁出的灾民正前往绵阳市,而搜救出来的伤者,则躺在路边接受红十字会组织的医生治疗。

山下的北川县城四面环山,从汶川方向流下来的白河在龙尾公园面前悠然地绕开半圈,贴着县城向下游流去,据说每年开“两会”总有人提议县城迁址,因为四面高山雨季很容易发生泥石流,而白河仅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给县城造成4次巨大灾害,但随着建在县城旁边茅坝镇的“新县城”已成规模,这一切越来越难以改变。

造成县城大面积崩塌的不仅是地震本身,还有地震引起的四面山体塌方,新县城边上的茅坝中学被塌下的巨石掩埋,如果不是孤零零的旗杆和远处一个篮球架,你根本不会相信这里曾经存在过一所学校,四五百名师生逃离者不过十之一二。

更为可怕的是,在白河上游,塌方已经将河水堵成一个人工湖,一旦湖水决堤,保护北川的苦竹坝电站随时有坝毁人亡的危险,届时河水将直灌北川县城,而目前关于地震对苦竹坝大坝的损害尚无统计。

这让刚刚开始的救灾工作变得更加紧张和危险,每一个小时都像是最后的希望,巨大的危险也基本否决了夜间工作的可能。北川老县城废墟中两处失火,正在冒起浓烟,每一次只要大声呼喊,都总让人觉得在这座暮色四合的小城里,回音中还混杂着废墟底下伤者的回应和呻吟。

从老县城断裂的“翻水桥”拐角进入车站旁的商业街,记者找到危房下的一间小卖部想买一包烟,店主告诉记者现在一切都是免费的,然后非得把一条烟塞进记者的包里。 

这个小城的所有活着的人,都在努力让一个痛苦的结尾尽可能稍微好受一点。

最后几批搜救者之一、来自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公司的救援队十多个人抬着一根木头柱子,试图让一堵墙壁移开。

墙角下压着三个人:女人抱着男人,男人则抱着一个两三岁大的小女孩,小女孩还活着。当地震来时,两个人用身体承受了倒塌的墙壁,保护了这个女孩,可是他们也成为营救女孩的最后一道障碍:男人的身体将小女孩的脚死死卡在里面。人们试图将压在他们身上的墙壁移开,可是由于公路堵塞,大型机械根本运不进来,只能用杠子顶,用铁锹撬,但这些都无济于事。

救援队长想出的最后一个办法是,将女人的身体切开从男人身上拖走,可是没有人敢动手,现场也找不到医生。救援队长很无奈地说,半个下午他们都在设法救出小女孩,虽然知道还有更多容易营救的人可以帮助,可是听到女孩的哭声谁又能忍心走开呢?
而此刻频繁的余震和山体滑坡,则提醒人们尽快回到任家坪。无奈的人们给小女孩喝了些水,添了一床被子,再在头边撑上一把伞,指望第二天水没有冲下来,而她也还活着。

不过这个夜晚他们还是没有空手而回,十四五个人,在光滑稀溜的山坡上,用门板扛,杠子抬,绳子拽,花了接近两个小时,用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一个来自江苏的妇女送上了任家坪。

夜雨如织。在这个夜晚,付兴琼已经随着村里人来到了救援中心的棚屋中间,他们本来不舍得家里的老人,今天中午一个经过北川县城的村里人说了县城的惨况,并且说她女儿就读的北川中学也变成了废墟,他们才“没命似的”冲下山来,来到任家坪。

北川中学就在他们身后50米的地方,在这所北川县最大的学校里,两台吊车和几十名军人正在一栋坍塌的教学楼上面做通宵的搜救。这栋教学楼原有6层,二十多间教室正在使用,地震让教学楼几乎变成了一堆瓦砾场,教学楼不远处的空地上,下午就已经摆放了五十多具尸体,只有极少数孩子幸存。付兴琼说让丈夫去认认那些尸体里有没有自己的孩子,可是丈夫不敢去,很可能这么一去,就让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说着说着,又起了一阵余震,屋子里的人却都没有动......

早到的结束

5月14日上午,像前一天一样,此起彼伏的“有人吗”仍然是这座空荡荡的小城里最常常听到的声音。

王清惠又一次来到曲山小学茅坝分校破裂的教学楼前,挨个挨个地沿着教室呼喊自己女儿的名字。从地震到现在,她已经这样喊了两天,却从来没有听到女儿的声音,回答她的是压在楼底的其他孩子的哭喊。

于是她每次都带上一大口袋食物和水,喊完自己的孩子以后,就和废墟里的其他孩子说说话,喂他们吃东西。她说,好几次一回家,想到自己的孩子可能只是被震晕了,下次去叫她就会答应,她就又拎上东西来到这里。

13日,通过她的指引,部队救援队从楼里救走了一批孩子,可是那些营救难度巨大、需要大型机械才能救走的孩子只能被留在这里等待专业救援队。

14日上午,来自海南的由消防队员和地震局人员组成的专业救援队伍终于来了,他们说,可能还有五六个孩子可以被活着救出来,可是他们不允许王清惠进入废墟,因为危房随时有二次坍塌的危险,直到王清惠哭着说“这是我对这些孩子最后一点心意”,他们才红着眼眶让她进去。

在北川县公安局工作的杨明熙也来了,他的女儿杨月就在救援队要首先救助的四年级二班,从地震到现在,自从听说茅坝小学倒塌多人死亡的消息,幸免于难的他干脆死了心,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今天是他第一次来这里打听女儿的消息,他喊了一声女儿的名字,却在最靠近救援队员的屋角得到了回应。

中午1点34分,杨月被救出,杨明熙让解放军将女儿背去救护点,自己留下来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地方。

十分钟后,有人传来消息,白河上游水库危急,所有在县城的人员必须马上撤离。

救援队决定只能再救一个孩子,可是接下来的孩子王露的腿被卡在废墟里面,怎么也拔不出来,王露的父母和舅舅都在现场,救援队请求锯断王露的腿,王露的母亲同意了,可是父亲和舅舅坚决不能接受。

最后,救援队将需要的工具留给家属,让他们自己发掘。

人们无比遗憾地作别了茅坝小学,将努力、心碎和希望,留给废墟内外的最后几个人。人们在每一个找到幸存者的地方留下了记号,可是对这座城市的废墟下的很多人来说,这将可能是最后的告别,即使水库决堤是一个谣言,废墟下的人们已经熬了两天,48个小时以上的干渴和暴雨后烈日曝晒受灾现场可能引发的疫情,使得继续坚持下去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

返回任家坪的路上,我得到的消息是,来自沈阳的救援队救出了被压在墙下的孩子。沈阳市消防总队巡战处副处长王大伟说,他回任家坪扛来器材在返回北川的路上,很多人拉着他,要他去救自己发现的幸存者,他告诉他们,那个小女孩是他今天发现的第一个人,他一定要按着顺序来救。“多可爱的孩子啊,我非得把她救上来,”王大伟说,“我就想知道她叫什么,希望以后能再看看她。”

在这个上午,王大伟和他的救援队一共救出了5个人,其中有3名儿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