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手记 |
 |
|
 |
|
罗健 |
|
 |
· |
这是第几次余震? |
在成都市应急指挥中心进行电话采访的时候,再次遭遇剧烈震荡。电话那边的救援司机呼喊着让我下楼。 |
|
张晶 |
|
|
 |
· |
从紫坪库水库到映秀 |
网络版专稿 驻川记者 张晓晖 在我的同事罗健出发一天后,今天我从紫坪库水库前往汶川。从都江堰到汶川的路还没有修好,如果要进入重灾区映秀唯一的方式就是在紫坪库坐游艇。昨天下午4点,罗健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先出发。 |
|
张晓晖 |
|
 |
· |
年轻的志愿者 |
随车除记者外,就是三名医护背景的年轻志愿者。他们为了能早点到达救灾现场,已经在成都红十字会门口等了不下两个小时。 |
|
汪言安 |
|
 |
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本报记者郑褚率先到达震区现场,传回一系列现场目击的报道。在写完报道后,他不顾日以继夜报道后的疲惫,再次返回北川灾区现场,帮助救人。并且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郑褚在倒塌的北川图书馆救人的感人场景。 |
|
郑褚 |
 |
· |
震灾现场:青川的15个小时营救 |
网络版专稿 驻川记者 盛超 昨天(16日)早上10点,我乘坐飞机到达成都,然后取道绵竹进入青川。随着视线离山区越来越近,眼前的景象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
|
盛超 |
 |
· |
震灾现场:阿坝州已收治震灾伤病... |
网络版专稿 驻川记者 张向东 根据记者最新得到的阿坝州《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进展情况》显示,截至18日14:30分,该州各级医疗单位和临时救治点累计收治震灾伤病员22335人。 |
|
张向东 |
 |
杨光,2004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后进入山西日报社担任专题部记者,2006年进入经济观察报,现为经济观察报区域新闻部记者。 |
|
杨光 |
|
|
|
|
|
 |
关注 |
 |
|
· |
百亿善款流向何方(专题)
|
|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孙健芳 李平 康怡 张斌 如何将承载着社会各界厚重爱心的款物在第一时间发发放到灾民手中,怎样保障救灾款物科学、公平、有效使用,这不仅直接关系到灾区群众的生活和灾区重建,关系到无数捐助... |
|
· |
中国企业人均赈灾排行榜
|
|
网络版专稿 网站编辑组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举国皆殇,企业界纷纷向灾区捐出善款和灾区救援所急需的物资及药品。截至目前,企业总捐款数已逾53亿。企业公民在危难时刻与四川灾区人民站在一起,为灾区同胞重建家园... |
|
· |
本网现场目击:这是14点28分的中国
|
|
5月19日14点28分,距离汶川地震过去168个小时。一个民族的悲伤在这一刻定格。全国各地民众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一特殊时刻,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
|
· |
评论:为了五万分之一
|
|
网络版专稿 评论员 文钊 每过一分钟,都可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离去。与死神的争夺仍在继续,所以,我们不能停止努力,即使为了五万分之一。 |
|
 |
|
· |
视频:经济观察报记者震区救人
|
|
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经济观察报》驻川记者郑褚率先到达震区现场,传回一系列现场目击的报道。在写完报道后,他不顾日以继夜报道后的疲惫,再次返回北川灾区现场,帮助救人。这段视频是四川电视台采制、中央电视... |
|
· |
地震中的孩子(专题)
|
|
当我的双眼从那些让人心碎的照片上移开时,已是模糊。尤其是看到那些倒塌的校舍、废墟下的孩子们。 |
|
|
· |
不再让学校倒塌
|
|
网络版专稿 评论员 张京华 为什么又是这么多学校塌掉?为什么又是这么多孩子在承担灾难。天灾不能阻挡,但难道不能通过人力能减轻伤害吗?为什么学校的教室和平民百姓的房子总成为灾害最易打击的软肋? |
|
· |
评论:相互温暖的陌生人
|
|
网络版专稿 评论员 张宏 当别人问他们“如果还有灾难来临,你们怎么办”时,那位年轻的妻子眼里噙着泪花说道:“不会有事了。天快亮了,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
· |
天佑华夏(专题)
|
|
晚间,不断刷新的网络新闻带给我们的是不断上升的死亡消息。四川汶川的地震已经夺去了8533余人的生命,而灾难还在继续。截至5月13日零点,重庆、陕西、甘肃等省市都有人员伤亡的报道传出。这是近年来中国遭遇... |
|
· |
和地震专家共度地震惊魂一刻
|
|
网络版专稿 记者 程明霞 钱钢说,7.6级是十分大、十分严重的地震!幸好地震不是发生在酷暑或严寒季节,也不是发生在夜半人们熟睡时。而对于地震消息的发布,中央政府也有严格、严谨的发布程序,因此他认为,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