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和他的笔(3)
林俐
17:38
2010-06-11
订阅
 1  |  2  |  3 
 

唐仪天的父辈留下来的旧照片。

他家里的书,大部分是这些年来,城里的文人朋友们送的。他开始写作,倒不是因为看了多少本书受到了启发,而是小时候,看到文化水平不高的父亲,埋头写信给散落在各地的退役空军同志们。是父亲那伏案的姿势,认真地一笔一划勾出情感思念的文字,感动了唐仪天。 

唐仪天念中学时,作文写得不错,高中毕业后开始务农,但通过友人的推荐,被县里文化推广机构邀请到城里开文学研讨会,后来还参与了不少征文活动获奖,作品也陆续地刊登在一些文学期刊上,包括《人民文学》和《西凉文学》。 

他的文笔,从青年期的矫情、无病呻吟的感叹、谩骂,逐渐随着岁月返璞归真,老老实实地,不抛经引句,平实坦然地描写着生活中捡拾的智慧。在他的文章里,乡间的一草一木、风、沙、土地等,有着人物化的刻画,人与物时而错位式地交融,时而对立抗衡中共处。 

朋友们担心他会因生活压力放弃写作,帮他在武威市作家协会的会费免了,出席文学研讨会的费用也免了,还时不时给他送书。但其实,唐仪天写作的动力,不是搞个作协会员身份,也不图出书挣钱,更单纯的只是不想浪费时间,不想辜负了农民这个职业给予他那么多的农闲档期和独处的思考空间。 

唐仪天和7岁大的小儿子,他希望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孩子对文学的兴趣。

 

 1  |  2  |  3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