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将怎样改变美国?
美国《新闻周刊》10月27日一期文章,题:支持奥巴马的理由(作者美国《外交》杂志前总编辑、《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
在外交政策方面,麦凯恩是个斗士。他希望把伊拉克战争继续下去,动辄谈及轰炸伊朗,怀疑布什政府对朝鲜的外交手段能否奏效。他想把俄罗斯逐出八国集团,同时把中国也拒之门外。他认为“民主联盟”正在与独裁同盟展开激战。这是对冷战的怀念,而不是21世纪的战略。
相形之下,麦凯恩狂热而奥巴马冷静,后者区别对待各种冲突。他主张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使用外交手段。他认为美国未必要在全世界到处树敌,可以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法新社10月31日报道,奥巴马热席卷世界,在世界各地的民意测验中,这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远比共和党竞争对手麦凯恩受欢迎。
但专家说,奥巴马大受欢迎的真正原因是人们对他的政策理念缺乏了解。
纽约新学院大学讲师马克斯·沃尔夫说,奥巴马在国外的形象与他的政策理念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沃尔夫说,别指望在外交事务领域出现任何180度的大转弯。在外交政策方面,奥巴马要依赖的人有竞选搭档拜登和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前者是“伊拉克战争的支持者之一”,后者则被沃尔夫称作“鹰派”。
法国《回声报》网站10月30日报道,在经历了被许多欧洲人认为灾难般的共和党人布什担任8年总统之后,欧洲呈现出一片“奥巴马热”。
这种现象不仅在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反对布什的国家中十分突出,而在一些支持美国人在中东冒险的国家(如英国)也是如此。
曾在布什总统任内就职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沙克甚至提到,可能出现一种大西洋两岸关系新危机:也就是“期待落空”危机。
欧洲人只是希望美国对外政策有个彻底的改变,特别是在确定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地位方面。因为伊拉克战争已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让冷战后形成的大西洋两岸关系经受了十分严峻的考验,另一种后果表明,美国不能仅凭武力强加它的意愿和输出民主概念。
欧洲人的愿望就是看到美国通过一些机构如联合国重走多边主义道路,和参与近年来的国际重大协定,如《京都议定书》……
大多数欧洲人认为,自2001年9月以来,面对外来袭击,美国不再是“坚不可摧的”避风港;而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需要对在二战废墟上建起的种种机构进行真正的改造。他们还质疑美国不受管制的资本主义模式。
欧洲人还在中东问题上指望着有了新总统的新美国:希望美国重新努力推动巴以和平进程。
至少大多数欧洲人认为,奥巴马和拜登搭档要比麦凯恩和佩林这一对更能代表这一愿望。然而,欧洲人不能抱幻想。即使民主党搭档赢得选举,一旦涉及国家利益,美国将不一定是那种实行多边主义或外交胜过武力的国家。因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就美国的那种难以扭转的趋势,不会因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而很快消失,无论谁当总统都是如此。
- 24%选民已完成投票 选情暂时倾向奥巴马 | 2008-11-02
- 默多克:奥巴马获胜将导致金融危机恶化 | 2008-11-02
- 奥巴马:我不知道姑姑是非法居留美国 | 2008-11-02
- 银行涉水多深?绍兴企业资金链危机追问 | 2008-11-02
- 海通证券解禁大考 基金放话“股价将腰斩” | 200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