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要闻
金融投资
公司产业
商业评论
观察家
商务生活
今日媒体
研究报告
经济日历
品牌活动
3月8日,休斯敦,晴
昨晚夜半酒足舞尽方归。因为Stephen今天一早将提前离团回国,不跟我们同去此行的最后一站拉雷多(Laredo)了,昨晚我们十分要好的几人在酒吧聊天直至午夜时分与他拥抱告别。
在我们这支来自22个国家、26个成员(其中23位是记者、3位是来自美国国务院的领队)中,Stephen是我第一个记住的名字,因为它常见又易读。但Stephen又是我在最初几天里总将面孔和名字对错的人。Stephen是来自南非一家电台的政治记者,但你看着他,跟他说话,绝对想不到他来自南非。他白色皮肤褐色头发,典型的欧罗巴人种,而且一口极浓重的英国英语。同伴们在最初几天偷偷议论过他的英国腔,最后的结论是:因为南非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嘛。
结果昨晚我亲口问他才知道,他曾在英国生活过4年,当时在一家电台工作,他是花费了好大努力才把自己的口音变成符合电台要求的腔调,从此无论去哪儿也再没摆脱这个味道。马来西亚女孩说她更喜欢美国口音。但在昨晚众人散去,我和Stephen单独聊天时,我觉得他的口音十分的“莎士比亚”,尤其是当他滔滔不绝说长句时,充满深沉厚重的韵味。就像他的性格。
Stephen:褐色头发的白人,一口浓重的伦敦腔
其实在同行的这支多国记者团中,我与Stephen算不上很熟,与我最亲密的每日形影不离地吃饭聊天打闹的是德国记者Rudiger、巴西记者Fernado、委内瑞拉帅哥Luis、以及斯里兰卡的Janiytha和牙买加的Cecil。但Fernando和Luis与Stephen很要好,昨晚是他俩拉着我抱着我非让一起去酒吧,当时我并不知道Stephen次日就要走。
在奥斯汀的几日为了“超级星期二”我们都十分疲累,大都通宵工作,每天早上相见时都显得精神萎靡。到周五我们转战到休斯敦,陆续有人倒下,有的是极度不适的肠胃病,有的是嗓音嘶哑喷嚏不断的感冒。我在刚到休斯敦那天彻夜不眠、滴水滴米未进完成给报纸的报道后,也几乎像死过一次一样,昏沉了好久,导致那天的日记十分恍惚。但周五过后,领队安排了十分宽松的周末给我们,只有一些轻松的拜访,留了大把的时间给我们自己安排。于是,让我们这支多国部队的成员之间得以在波士顿的这个周末轻松自在的相处,了解彼此更多。在这段离乡又疲惫的旅程中,我们每日相处好比亲人,愉快又亲密。昨晚酒到最后与Stephen告别时十分不舍。
我也是在这个休息充分的周末突然诞生了一个伟大而兴奋的采访计划:我要采访我同行的旅伴们!想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再有这样的机会同时跟20多个不同国家的同行一起工作,朝夕相处。而且我身为国际版的编辑,对很多同伴的国家根本所知甚少,这是多好的机会让我可以了解这些同行的工作处境、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的国家。我立即列好采访名单和问题,并开始跟他们一个个约单独聊天的时间。
大致的问题不外乎三部分:一,关于你的媒体、你的国家、你们国家的媒体状况;二,关于美国大选,你所在媒体的核心关注以及报道计划,你在这次采访中的感受和收获;三,关于中国,你了解多少?去过中国么?有计划去么?
多国记者团在德州
想到这些问题我自己都十分兴奋很想知道,于是在我刚想到这个点子、我们正在喧闹的斗牛场看牛仔表演时,我就迫不及待地趴在每个人耳边大声跟他们说我的想法,跟他们约定时间。
同伴们有人反应比我还兴奋,觉得这是个很棒的主意,还有人说要跟我一起去了解下其他同伴们的工作和国家。除了新加坡女孩说她要跟老总请示是否能接受我采访,让我小小扫兴了一下之外,其他的同伴们都很爽快地答应会认真想想这些问题,整理好思路随时可以接受我的采访。
而昨晚在酒吧我才知道Stephen今天一早就要走,我之前没见到他,还没来得及跟他约采访。在酒尽告别时,我遗憾的告诉Stephen我要采访他的想法泡汤了时,他特别热情地说,哇,这些问题很有意思,你不累的话,我们可以现在聊啊!于是,其他同伴都回去睡觉,留我们两人让我完成了这个采访。跟他聊完,我更确信这个采访项目十分之有趣有价值。
今早早餐时,我完成了对意大利记者Roberto的采访,也收获颇丰。其实每一个同伴,我都可以写一篇又长又生动而且有价值的文章,留待我的采访边进行边与你分享吧。现在要启程去美国的边境小城拉雷多了。
再见Stephen,再见休斯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