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美国大选 > 记者日记

与希拉里零距离

    
作者:程明霞
发布日期:2008-03-05

3月3日,奥斯汀,雨转阴

不仅腰酸背疼腿抽筋,耳朵还在轰鸣……希拉里刚才在距我两米之内的演讲台上都说了什么,我已忘了大半,只记得她和女儿走到我们面前签名时那张被微笑划出更多波纹的脸,——那一刻我距离她只有0.01公分。

(一)

昨天的阴云密布终于酿成今晨一场酣畅的雨。早餐时分看着窗外昏暗而疾风骤雨的城市,我几乎暗生偷懒之心:这样的天气,留在房间睡觉才是美事。我不得不再喝一杯咖啡,鼓励自己在坏天气也要打起精神。那时,我对今晚要经历的这一场疯狂还浑然不觉。

早餐后回到房间,房门口地板上铺着一份《今日美国》(USA TODAY),远远就瞥见头版“超级星期二”(Super Tuesday)的大标题。除了头版的大标题、大图片和两篇报道,内页还有占据了整整一大版的好几篇报道,重镇德州之选的火药味立即弥漫开来。

但这其实并不意外,明天就是“超级星期二”,它的前夜再怎么渲染都不为过。所以我直到细读到内页关于希拉里的报道时,才突然惊声尖叫:希拉里今天要来奥斯汀!!而奥巴马今天会在临近奥斯汀的小城圣安东尼奥(San Atonio)举行他的竞选集会。

要知道,此行最沮丧的事,就是FPC(美国国务院外国媒体中心)一直没能帮我们确定见到3位候选人的日程。因为他们3人分别在许多城市穿行进行竞选集会,通常到前一两天才敲定并公布行程。而在我们周日到达奥斯汀时,唯一确定和公布自己近日行程的就是麦卡恩,他说“超级星期二”的晚上他会在达拉斯。而按FPC给我们安排的日程,“超级星期二”的晚上我们仍在奥斯汀。

奥巴马在圣安东尼奥,麦卡恩在达拉斯,但至少3位候选人中有一位将和我们同一天在同一个城市。我在早餐时的困顿一扫而光,冲下楼去找我们的领队Stacy请她一定要带我们去见希拉里。

于是我们一整天的原定行程都做了修改,下午4点多我们就提前结束在德州大学的采访,返回酒店准备晚上参加希拉里的竞选集会。Stacy要我们5点在酒店大厅集合。到5点10分还有同伴没来时,我就在巴士上大呼小叫,他们呢?他们呢??我们不能迟到啊!后来我才知道自己真是心急得太夸张了。

(二)

希拉里在奥斯汀的竞选集会安排在远离城区的一个篮球馆。当我们不到6点到达时,篮球馆馆外面辽阔的停车场上已经停满了私家车和新闻车。等待通过安检进场的希拉里粉丝的长队已经排出了好几百米。你可以把偶尔在北京稻香村门前排的队伍再乘以十,来想象这支队伍的长度。雨后傍晚的奥斯汀,寒风狂啸,丝毫不逊北京有风的冬日。这支队伍就这么在冷风中曲曲折折地伸向远处。

前好几个小时就开始排队等待进入现场

 

队伍里的男性并不在少数,年轻面孔也很不少。至少单看这支长队,你不会认为希拉里的粉丝是支“老娘子军”。队伍中有个长发飘飘、在脑后扎起一根细马尾的干瘦冷峻的年轻男人十分显眼,当我举起相机问他是否介意我拍照时,他酷酷地歪了歪脖子表示同意。大妈级的粉丝确实十分热忱,我刚举起相机她们就相拥举起支持希拉里的口号牌,笑容灿烂地喊着希拉里的名字任我拍照。

排队等待进场的希拉里的支持者

 

我们比较幸运不必在寒风中排队,经过媒体入口处的安检很快就进了场内。宽敞的篮球场地已经安放好了演讲台,上面写着希拉里的竞选口号:“拯救美国的药方”(Solutions for America)。演讲台周围的一圈栏杆已经围满了人。场地外的观众席上已经坐满了一个方阵,还有人陆陆续续不断加入。

我们被带往媒体区,在正对着演讲台的场地对面,那里的摄像机、照相机已经摆成了一面密不透风的墙。

我很纳闷,希拉里还没来,那一群紧紧围在演讲台周围栅栏上的人在干嘛。于是我从媒体区出来挤进那重围中。栅栏里面,有几个人正在布置演讲台,贴黑色胶布固定地面的线路,将不够平整的台面一点一点抹平。几个人都是黑色西装、蓝色衬衣、深色牛仔裤,年轻利落,有款有型。

挤进去其实也没什么事干,但出去了又怕再挤不进来,毕竟这是整个篮球馆距离希拉里最近的地方。于是我就夹在那里跟周围的人群一起僵硬笔直地傻站着。他们之间彼此聊天,我傻听着。

站在我左边的男孩和前面的年轻女孩像是在约会。两人交头接耳地说着亲密话。站在我右边的是位年长妇女,她似乎是独自一人。当她不停地叹气时,我开始跟她搭讪:嘿,你不舒服么?

“哦,是的,因为我4点就来了,现在脚很疼。”我抬腕看表,都6点半啦,“你干嘛那么早就来啊?不是7点才开始么?”她很诧异地看着我,足足半分钟没说话:“因为……因为站在这里,她能听见你喊她,她会过来跟你握手,她会给你签名啊!而且,小姐,是8点开始,她8点才来。”

我才反应过来她为什么诧异。挤在这里的必定都是希拉里的铁杆支持者,而我怎么会站在这里,却问为什么要站在这里,而且还搞错了时间。我实在有些尴尬,干脆就说:我是中国来的记者,请问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希拉里?

这回不仅她睁大眼睛再次诧异地盯着我许久,周围的几个人也都回过头来瞥我,让我觉得自己像人群中的怪物。

她十分耐心地跟我说:“噢,因为希拉里她会为我们做很多事,只有她会做,只有她能做到。她会为我们女人做很多事,她会真正改善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她当上总统。所以我们都要去投票,真正地站起来出门去给她投票。你不要忘记了哦,年轻小姐,你一定要去给希拉里投票。”

我这才意识到,他们好像都没听清我上半句的自我介绍,只听见我问为什么喜欢希拉里。竟然有人站在希拉里的粉丝团里问你们为什么喜欢希拉里,她们把我当成了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愣头愣脑全无概念的傻姑娘,干脆拉我为希拉里投票。

当我笑着大声说,我没有投票权,我是中——国——来——的——记者时,她才恍然。而刚才回过头来的几个人又再次回过头来看我,其中一个对我说:克林顿对中国很好,克林顿对任何国家都友好,希拉里也会对你们好。我终于摆脱了怪物的身份,赶紧奉承说:是啊,所以在中国,我们更喜欢希拉里,我们希望希拉里当总统。

“噢,谢谢!谢谢!你真好!”他们开始笑容满面地对待我。

“所以啊,我不明白,为什么在美国,那么多人那么喜欢奥巴马呢?”我顺势继续采访。他们开始七嘴八舌各说各话,我根本一句也没听清,虽然做出频频点头的了解状,但不得不在他们基本说完后,继续问我身边的年长女士:“那你呢,你是怎么看奥巴马的呢?你了解奥巴马多少呢?”

这个问题是美国驻华大使馆的T教我的。T是奥巴马的拥趸。他曾问我在中国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中的第一个字,“一个门里面一个马,怎么念?”但他却不知从哪里学来一个语义十分含混抽象的汉语词汇形容希拉里:“她太做作,我不喜欢她,就是因为她太做作了。”他建议我说:在德州你应该问支持希拉里的人,他们到底了解奥巴马多少;也问问支持奥巴马的人,他们了解希拉里多少。

年长女士果真答曰:“哦,其实我不怎么了解奥巴马,他是个很会讲话的人。你知道么,我曾经听过一次他的演讲,后来我再也不让自己第二次去听他讲话了,因为我怕被他说服改变了心意。但是我是要支持希拉里的,奥巴马他只说不做。他太年轻了,他都没有做过困难的事,他做不好。其实,你知道么,我支持希拉里,是因为我喜欢她的丈夫克林顿。要知道克林顿当总统的时候,我们的生活都非常好。我的两个女儿都是在那时候给自己买了房子,都是她们自己买的哦,她们两个都是单身妈妈。可是,布什呢,他让很多人都丢了房子!他不懂经济!”

我问:“那麦卡恩呢?他是不是也不懂经济?”

“噢!他太老了!他都71岁了!他该做的事情就是闭嘴退休。”

(三)

连我都开始恨自己当时太心急,来得太早。刚刚又通知,希拉里会更晚一些到。观众席已经整整齐齐地坐满了3/4。等待中的他们一直不停歇地举着标语口号、高喊希拉里的名字,一遍一遍的练习人浪。在我有限的人生经验里,这般热烈疯狂又极有纪律感的场面,只有中国的超女粉丝团堪比。

在那些招摇的标语牌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Madam President 和 Clinton Country。希拉里的粉丝们希望几乎已经成了固定称呼的“总统先生”能第一次变成“总统女士”,也不介意美国被冠姓以“克林顿之国”。

支持者们打着“克林顿之国”的标语

 

在几位助选人陆续上台预热之后,直到八点二十几分,正对着演讲台的通道才突然立刻被清理畅通。

先从那个专用通道出来的却是几位记者,他们扛着相机或摄影机,面无表情又派头十足的一路走向演讲台,然后找准各自位置,摆出正对着通道出口的拍摄姿势。他们想必该是极大牌的记者或者就是希拉里的贴身记者。哇,终于盼到头了,终于来了,人群开始欢呼。

又过了十几分钟,通道再一次敞开,人群再一次欢呼时,出来的却是几位西装笔挺、人高马大、极酷极威严的保镖。他们在演讲台边环绕一圈,目光扫过每个人,然后各自选择一个位置站定了。我看当晚在这个演讲台周围,惟一面无表情、显得镇静麻木的就是这几个保镖、那几个记者和我。

又过了十来分钟,靠近通道的人群再次震耳欲聋的喊着希拉里的名字。希拉里和她的女儿切尔西、竞选经理,还有一黑一白两个女人,一起从通道中出来。

遥远望去,希拉里和电视中没有区别,中等身材,眼睛和嘴巴在笑和说话时都张得很大。今晚的希拉里一身棕色套装,一条粗大的深红色项链,耳坠闪闪发光,妆容精致,走路和举止都十分有力,甚少阴柔感。倒是她和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显得十分婷婷玉立,优雅沉静,气质不俗,虽然五官并不十分出众。

希拉里演讲时表情严肃沉重

 

希拉里在那段10米长的通道上足足走了半小时才走到演讲台上。她一路和栅栏外的人交谈、或抱起孩子。然后跟女儿、竞选经理、另两个女人一起走上演讲台。我感觉自己的耳朵已经严重充血、甚至我的录音笔都被欢呼声惊吓得十分脆弱。在竞选经理呼喊了几句之后,切尔西和其他人都一起走下演讲台,只留她母亲一人面对人群。

希拉里站在竞选经理身边时还笑容灿烂,显得和蔼。但一开口演讲立刻十分严肃沉重,句句实实在在,布什政府的预算赤字、伊战,全民医疗保险,还有一个悲惨的年轻单身女孩因为没有医疗保险而流产,且自己也死去的残忍故事……希拉里也喊口号,但你会觉得她其实一点也不想喊口号,她甚至一点也不想说这些话,她只是着急做这一切,似乎除了让她成为总统之外,她不需要任何人的支持和帮助,她能完成一切。

我得说,从我现场的感受来看,评论家对希拉里的认知并无太大偏差:希拉里缺乏让人亲切的柔软温馨的吸引力,她显得十分强大坚硬。

我想起早上读《今日美国》的报道:一个年轻母亲,原本是希拉里的坚定支持者,她给自己8岁的女儿就以希拉里女儿的名字命名。但她在最近去了一次奥巴马的演讲之后,就去投票给了奥巴马,因为“听奥巴马讲话,我觉得他就好像是我的邻居”。

短短20分钟的讲话,将她重复了很多遍的话再重复一遍之后,希拉里走下演讲台和女儿一起走过来我们围绕的栅栏边,跟人群交谈、签名。我身边的女士一直继续大喊大叫:希拉里,亲爱的,来这里,过来这边!切尔西,我爱你妈妈,我爱你。希拉里和切尔西最终走过来我面前时,都是电视上常见的招牌式笑容,她俩的目光都扫过我,不知是否留意到我这唯一一张沉静没有表情的脸。

要求签名的支持者们把希拉里包围起来

 

明天的“超级星期二”,希拉里其实十分危急。民意调查十分悲观。也许今晚会是她最后一次如此大声地喊:你们雇我!雇我才能解决问题,美国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明晚之后,也许她只能对公众说感谢,对奥巴马说恭喜。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