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要闻
金融投资
公司产业
商业评论
观察家
商务生活
今日媒体
研究报告
经济日历
品牌活动

刘许川 《经济观察报》华南新闻中心主任
随着全国两会召开以及讨论深入,中国股市表现出和此前年份两会期间有所不同的态势,震荡加剧,投资者心态不稳,和人们所持中股市会在两会期间稳步上攻的预期完全相反。尽管在前方采访的媒体每天不断发回相对偏暖的消息,一些掌握政策执行权力的部门负责人也非常配合地给出了同样带有暖意的说法,但股市似乎铁了心不想给这次两会好脸色看。
我们认为这是好事情。这说明股市正在按照自己所遵循的价值体系运转,而不再盲目地听从某些个人和部门的干预。现在中国股市的价格已经变得非常昂贵,这谁都看得出来,无论讲什么样的故事都无法改变这样的实事,以中国10%的发展速度,最多支撑体20%的泡沫,所以现在的调整正是时候,但决不是熊市的开始。
我们也看到,在过去一年中国股市大发展的时期,尽管股指大幅上涨,有时疯狂的情况危险得惊人,但中国证监会都只是通过媒体告诉人们投资没有只赚不赔的道理,同时拿老牌资本主义国股市的经历来教育新的投资者。这些行动最初曾被看做是政府要干预股市的前兆,加上一些居安思危的学者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了几句实话,股市顺势开始了调整。
但这决不是干预的结果,而是市场自身运行的需要。当然有人突然投醒一下投资者可能使大势运行转换的时间点有所改变,就象邻说你家丢东西了一样,这只是善意的提醒,根本不存在干预的意思。
实际上,我们认为一些中国财经部门的高官对媒体放出的好消息,其实也只是在说他们份内的事,没有给股市添油加火的意思。比如周小川说了从没有排除加息的可能的话,同时也说了储蓄资金入市的规模仍属正常的话,刘明康说从没针对股市的资金清查,但同时也说了银行必须做好风险控制的话,尚福临说中国股市还不具备震动全球的实力,朱从玖说未发现外资热炒A股,这些大实话如果被认为是部门高官想稳住震荡的股市的话,那只能说明投资者被政府过去干预股市干预怕了。
自从弄出自杀事件的1996年12·6社论之后,政府每次对股市的直接干预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行政干预导致的股灾,使中国股市失去了支持高科技行业大发展的机会,人们看到已经步入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的中国,直接的政府干预经济所带来的伤害有多大。
这些和政府最初干预股市的初衷完全背离的情况已经令中国的财经部门觉醒了。他们应当已经学会如何驾驭经济运行的技巧。
在本轮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调控始终贯彻其间。除了一些行政性的干预行为不出意外地导致恶果的少数案例之外,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和财经部门懂得使用市场化的手段来约束或者推动经济的运行。因此几年来,中国经济未出现疯狂和过冷的局面。
我们欣喜地看到,几大财经部门分头运用各自手中的工具,对整个中国经济体而不仅仅是股市的良性运作正在倾尽所能地调整,其中市场化的手段占据了主流。这才是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真正重大的利好,只要中国经济走好了,中国股市的黄金十年就不仅仅是幻想。
但为何投资者上对一些诸如开征资本利得税的传闻如此地认真,市场每天都在发生杯弓蛇影之事呢?人们看到我们的政府手中仍然握着大量随时可以伤害他们的工具,更可怕的是,这些工具的出手是如此地不受任何约束,不经和对手谈判就杀将过去!如果一项可能导致群体利益受到损害的政府行动可以不经商量,并且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对冲负面作用,我们的经济体就永远不可能稳定发展。
对股市最大的利好就是政府最大限度地不干预这个市场的运行,市场上的买卖行为才能由买卖双方自主决定,谁吃了亏都不能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