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2007两会专题 > 记者日记
没有表情的新闻,是僵死的 章敬平
发布日期 2007-03-12

3月9  晴 

晚上6点半,我终于将头版头条的稿子,发给了编辑。

厉有为,全国政协常委,前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成了头版头条的主角。

厉有为的表情,厉有为的落寞,厉有为的无可奈何,成为我们的报道中贯穿始终的线索。

厉有为感叹无可挽回的话,厉有为所说的“最后一个特殊政策到此终止了。没了。”成为头版头条的第一句话。

厉所谓的“最后一个特殊政策”,是指经济特区外资企业享受15%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税率。再过一周,全国人大代表就要对统一内外资所得税的《企业所得税法》法加以表决,没有意外,高票通过的《内外资所得税法》,将以法律说一不二的坏脾气,终结特区的最后一项特殊政策,虽然法律会给深圳等经济特区5年以内的过渡期,但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将成为所有在经济特区跑马圈地的外资企业不得不遵守的法律原则。该法的通过,意味着特区历史的终结,表征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春节前后,我一直在想企业所得税法律的事情,究竟该如何报道。从本质上说,人大代表审议表决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是本次两会的重要议程,也是本次两会会期长于往年的重要原委。可是,我始终不晓得究竟如何报道它。它的通过,是毫无悬念的;它的内容,也早已通过新华社电讯稿中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昭告于天下;它的意义,在去年两会上,在成思危领导的民建中央委员会的“统一内外资所得税”提案,成为一号提案的时候,就被新闻媒体表达得淋漓尽致。没办法,我在之前的两会报道讨论会上,只得无奈地说,两会的重点,未必是新闻的热点。

改变总在刹那间。

前天中午,我饥肠辘辘地坐在全国政协机关的一间办公室,按照“不准拿走不准复印”的“两不禁令”,查看、抄录全国政协会议的提案。依照党派中央提案、联名提案、委员个人提案的轻重缓急,我看到了厉有为作为第一提案人的联名提案:《关于保留经济特区15%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提案》。联名者中,还有李子彬,这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他是前深圳市长。太好了! 一个前市委书记,一个前市长,两个经济特区的功臣,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行将通过法律程序合二为一的全国两会上,和其他全国政协委员一起,联名捍卫深圳经济特区的利益。这样的新闻真的会让我们碰上了?我突然觉得我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昨天,王延春采访了厉有为,我反复问她,厉有为的表情如何?她说,她很落寞,很无奈。谨慎细致的王延春,把厉有为的录音采访资料给了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特区功臣对特区命运的复杂情绪。

我们决定用厉有为的表情,作为叙事的线索,让他的表情,成为是次两会上的珍贵片断,让他的情绪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断代史画上一个逗号,为经济特区的大历史标出一个句号。我在王延春他们写好的原稿上,加上了一个一段厉有为的个人历史:“据称,1990年,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的厉有为,在首都机场欲往武汉的路中,被中组部急召而去。面对不知道什么是特区的他,中组部官员说,你回去查查文件就知道了。查过文件出任深圳市长的厉有为,没过几年,就成为中共深圳市委书记,直到1998年告退。”

看着删削之后的稿子,我对总编辑刘坚会心一笑。可能是因为版面的原因,他删了很多,可他保留了描述厉有为个人历史这一段,一段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刘坚说,深圳就像他的亲生儿子,他的表情是可以理解的。

我相信,用他的表情,作为报道企业所得税法的符号,我们的读者,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法出台前后的中国情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该法所昭示的经济特区的未来命运。

收藏
打印
转发
关闭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