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2-20
杨兴云
订阅

东莞要做金融强市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兴云 “东莞应将金融作为产业来做。”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市政府金融办主任叶浩鹏提出。在他看来东莞金融产业大而不强,因此,在大力引进港台金融机构和国际性金融机构的同时,应该全力培育本地龙头金融机构。

据悉,东莞未来将崛起一个金融商务区,发挥金融产业的集聚效应。东莞“两会”间隙,叶浩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经济观察报:一直以来,东莞总是以外向型工业城市的面目引人关注,为什么又提出做金融产业?

叶浩鹏:东莞的金融总量位居于全省第四,仅次于广州、深圳和佛山。2008年年末,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460亿元和2432亿元,约占全国比重的9‰和7.6‰。与此同时,东莞的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比例实现了连续多年的 “双下降”,2008年东莞不良贷款比例降至2.5%以下,东莞因此被誉为“广东的金融绿洲”。

尽管如此,东莞金融业在资源的聚集、整合中明显处于劣势。2007年东莞全市金融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5.6%,占全市GDP比重只有2.4%,均不到上海、深圳的40%。

东莞地方金融企业势单力薄,如果不加快发展,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因此,可以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莞金融业属于典型的大而不强。因此,在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冲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受到很大制约,对此我们必须有危机感。

因此,东莞金融业做大做强,就要扩大、增强流动性资产;提高人们的金融意识,把金融服务放到核心的地位。同时,东莞金融业要跟资本市场对接,通过资本市场来提高整个金融业的竞争力。

经济观察报:面对深圳、广州这两个区域金融龙头的“南北夹击”,东莞发展金融业有什么新思路?

叶浩鹏:广东省政府提出建设广州、深圳两个区域性金融中心,并在佛山南海千灯湖规划建设 “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作为广东省金融业后援服务基地。我们东莞地处广州、深圳两个区域性金融中心之间,且金融生态环境良好,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有条件利用区位优势,充当广东金融新产品、新服务的试验区,因此,我们已经建议市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争取成为省内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试点。

东莞大力发展金融业的基础良好、潜力巨大,但目前亟待增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储备。为此,东莞金融办去年曾经特意前往金融业较发达的苏州考察,并着手起草一份关于加快建设金融强市的实施意见作为统领全市金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发展金融产业给予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针对目前东莞金融业,东莞市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划定专门区域,筹建金融商务区,发挥金融产业的集聚效应;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探索筹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推动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信托基金和住房信托基金,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投融资领域,满足东莞多种融资需求;尤其是要培育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融资租赁业务,为东莞经济转型服务。

经济观察报:东莞作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工业城市,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 “融资难”问题?

叶浩鹏:东莞的确存在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尤其针对港台企业的金融服务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无论港资企业,还是台资企业不少总部都位于香港和台湾,在东莞的往往只是一个生产加工机构,缺乏有效抵押物,且由于金融机构有其特有的资产评估及风险评估方式,所以,尽管政府也鼓励金融机构给予扶持,但实际效果确实有限。

鉴于此,为切实解决港台企业融资难问题,我们打算积极引进港台金融机构、注意引进在台湾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金融机构来东莞发展,并以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当然,首要的还是企业应练好内功,如果产品有订单、有市场,融资问题肯定会较好解决。

为进一步发挥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尤其要把金融招商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提高东莞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在准入程序及配套服务等方面制定优惠措施,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落户东莞。

经济观察报:东莞在发展金融产业方面会有哪些具体措施?

叶浩鹏:为鼓励东莞金融机构扩大对东莞企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东莞市政府决定拿出10亿元,设立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支持计划,对企业的新增贷款予以一定限度的贴息,对银行机构、担保机构的贷款和担保风险予以一定比例的补偿,切实帮助中小工业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我认为,政府应将金融业作为一个产业,采取更多措施,扶持金融及相关产业做强做大。政府可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兼并重组等手段,努力打造一批地方金融龙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银行已实现跨区经营,筹备上市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力争年内实现上市目标。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推进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升级问题,推动东莞信托公司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实施重组。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