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贵州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的战略,到“十二五”结束,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8000亿,力争突破10000亿。除了五年规划,贵州还有更长远目标,到2020年争取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为什么在全国其他地方放缓经济增长步伐的同时,贵州却提出“工业化强省”战略?本报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发改委主任刘远坤。
“工业化强省”和城市化带动
经济观察报: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元年,从贵州角度看,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贵州有没有支持?
刘远坤:从国家“十二五”规划看,国家对贵州这样的西部地区给予了很大的倾斜。比如,我们黔中经济区写入了国家的规划,这个规划就是构建以黔中经济区为核心,以贵阳-遵义、贵阳-安顺、贵阳-凯里、都匀为轴线,若干区域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山区特色城镇体系。通过这个规划,贵州未来将形成梯次分明的城镇发展体系,核心增长极、核心城市、次区域中心城市集群、特色卫星小城镇。
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里也给了贵州很多倾斜,比如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的民生工程、重大产业方面,国家都实行有差别的政策。在节能减排一些指标约束方面,对贵州这样的后发地区也给予一些照顾。
总体上,国家“十二五”规划兼顾了全国的协调发展,也照顾了西部落后地区,这对贵州的加快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推动。我们提出,贵州在 “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并力争突破10000亿。2020年,贵州争取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观察报:那么贵州 “十二五”期间的具体发展思路是什么?
刘远坤: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是工业化落后、城市化落后,所以我们提出从2011年开始,在“十二五”期间,贵州要解决这两个最主要矛盾,走“工业化强省”和城市化带动的道路。
从贵州来说,我们的工业化发展还刚进入工业化的中期,我们的工业化相当于全国1995年前后的水平,整个2010年贵州的二产才占到国民经济的39%,全国平均是47%。二产当中,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才32%,比全国低近10个点。所以我们要加快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不起来,贵州想变化不太可能,我们已经明确提出“工业化强省”的道路。
另外,我们还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不高也是贵州落后的突出矛盾,贵州2010年城镇化才31%,全国是47.5%,我们城镇化的水平大致也是全国1995年左右的情况。
原来我们工作的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从表面上起源在农村,但最终解决还得靠城市。2010年我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8亿,城镇30%的人口消费81%,剩下70%的人口才消费19%。城镇是人均年收入接近15000元,农村人均收入包括粮食在内才达到年均3400多元钱,一个城市人买一件衣服,就可能把农民一年的钱全部花掉了。所以如果不把农民慢慢转移到城市里来,经济规模也上不来。但要转移农村人口到城市,就必须创造就业,发展服务业,创造新需求。这是一个整体循环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要加快发展城镇化。
第三,我们得让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这就需要实施民生工程。2011年我们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现在我们更明确地提出到2020年贵州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如果这个目标实现,那么贵州在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方面就会慢慢接近中等水平,贵州也就会像明朝刘伯温诗中写的那样:“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经济观察报:贵州要赶超,达到与中国其他城市一样的目标,肯定步伐要快一点,贵州如何实施“十二五”规划期间,利用贵州的特点走得更快一点?
刘远坤:贵州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必须靠交通来搭平台,靠工业化和城镇化起飞。所以“十二五”规划首先要改善贵州的基础设施,改善贵州的交通和物流条件。到“十二五”期末,贵州的交通基本上要达到中等发展的水平。
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工业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镇化进入30%以后,国民经济是一个快速发展期。总体上,把交通这个基础设施平台搭建起来,让发展的动力、内因和外因都具备,贵州就架起了工业化、城镇化两个翅膀,实现更快地起飞。
资金不是限制贵州发展的
主要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贵州团的会议上,说到最多的词就是规划和投资,但有一个问题,去年贵州地方财政总收入才500多亿,财政支出1600多亿元,未来我们这么多大项目、大投资,财力从何而来?
刘远坤:资金不是限制我们发展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解决的基本上都是重大问题,重大基础设施的资金大头中央是给予支持的,去年贵州总财政收入才900多亿,财政支出是1640多亿,中央给西部地区有很多倾斜。另外,一些建设资金也可以利用市场机制解决。
- 贵州盘县煤矿瓦斯爆炸 已确认19人全部遇难 2011-03-12
- 全国人大代表吴清辉:应建内地与港澳台合作办学条例 2011-03-11
-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58次“中国特色” 2011-03-10
-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限购令解决不了房价问题 2011-03-10
- 贵州省长回应茅台酒涨价 称涨价是企业行为 201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