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摘要
这一年对中国来说,是大事不断的一年,但在之前的60年里,又有哪一年不是呢?有所不同的是,在这一年里,新中国迎来了自己第60个生日。这是一个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高度统一的年份。60岁的新中国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活力时充满自豪,但他也意识到,又到了作出改变的时候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为中国带来了繁荣,但其中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在2009年这个时间节点上,“转型”成为了一个被重点提及的词汇。在这一年里,中国许多重要事件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词展开。
本报将2009年的年终特刊将主题定为“转型力量”,作为对这一年的总结,我们将目光聚集在那些可能改变中国走向的年轻人身上。当时的评论写道:这些不满40或者刚刚满40岁的中国人,在他们心中仍然存留着对政治灾难的记忆,即使并未经历过,他们对上山下乡和文化大革命也并不陌生;他们也是随后的政治改革的受益者,因此他们能够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和出国留学的机会;他们目睹过邻国的崛起,他们知道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如何变成了现代化的经济区;他们亲自参与了经济改革,其中很多人不但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而且本身也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创造者;他们还亲身体验了全球化与互联网革命,经历了柏林墙的倒塌和冷战的结束,在不久的过去还经历过了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他们对灾难、危机与繁荣都不陌生。
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哪个时代,这些年轻人们都向往开拓一片新边疆,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往往高唱变革,期待自己能够引领自己的国家和时代。他们前途无量,时间站在他们这一边,他们代表着正在展开的未来,而未来如何,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们的作为。
相关新闻
发布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