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是这样形成的
席斯
2011-04-14 18:11
订阅

席斯/文 每一次农产品涨价都会引来老百姓的议论,媒体的报道始终围绕为何涨价,是否合理,谁在赚钱等等问题开展。但个案调查始终没有给出系统而详细的有力数据。

农业部在2008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历时一个月分三组对全国九种农产品按照生产→收购→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对产品流和价值流进行全程跟踪,最终形成了《农产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参与调研的人几乎走遍了全国所有省份,在农产品主产地区采集相关数据调研的目的很明确,农业部想知道,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是否获利;目前的农产品价格是怎么形成的;成本和利润在农民、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是怎么分配的。

我们拿到了其中三个品种的约二十几页的调研报告,报告对小麦从种植到收购、运输、批发零售各环节的成本投入、价格形成以及利润分布做了逐一统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报告。

农业部最终汇总所有九种农产品的调研后,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一是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另一个是批发和零售环节利润偏高。3月底,农业部将报告提交国务院。

这虽然是一个很不错的报告,但时间上已是2个月前的事情,从实效性上来说有些勉强。但出于对这样一个链条的形成机制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追击中,发现了另一个调查,另一个协调会。

这份报告得到国务院高层的重视,批示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研究并拿出对策。

此后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农业部三部委组成的调研组锁定9种农产品,跟踪调研。

三部委的调研采取跟车形式,调研人员从菜地开始,全程跟踪,最后坐着运输车来到北京。这样的调研要印证的,是否流通环节存在暴利,在粮价上涨背景下,农民利益是否被中间商截留。

第二次印证之旅形成的调查报告总体上认为农产品利润在经销和零售环节偏高。有了这样的结论,调节政策成为看点。但这一次,发改委坚持,政府部门只能调节或者疏导,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干预市场流通的价格。

所以随后的措施建议以微观调节为主。取消或降低有关市场的税费,扩大绿色通道范围,整顿道路收费等问题。

从后来的结果看,三个月后工商行政收费取消,但道路收费问题并没有有所降低或取消,至今困扰着农产品经销商。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