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9-02
王锦豪
订阅

母亲与鞋

雄鸡一唱天下白,神州处处是欢颜。母亲说,她正赶上共和国诞生的好时光,很荣幸地目睹了祖国60年来的辉煌成就。 

解放初期的农村,一穷二白没值钱的东西,一切都得自力更生。那时的人们,晴天脚上穿的是清一色的布鞋,而雨天不是光着脚就是穿上草鞋。农闲时节,母亲和众多姐妹一样,勤练女红。平常,母亲将家中破烂些或穿不上的衣服撕扯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用面粉熬成的糊,将碎布一块一块地拼凑起来,粘在门板上,放在太阳下晒。如果阳光较好,一天的时间就能晒干了,然后拿一只鞋子放在晒好的布上做样子,用笔照着画下鞋底的模样,然后就用剪刀剪成一个个大小相近的底子。接着,就是用之前准备好的麻绳将底子纳在一起,底子被麻绳纳得密密麻麻的,这样做好后自然就耐穿些,纳的时候总是喜欢将针从头间滑过,那个时候不明白是做什么的,长大后才知道是通过发间的油润滑针的。底纳好后,就是裁制鞋帮了。鞋帮是相对来说好一些的布了,那个时候多数以黑色和蓝色为主,有的是做成带皮盘松紧的,有的是做成带穿鞋带的有孔的。总之,做什么样式的是根据穿鞋人的爱好来定的。鞋帮做好之后,剩下的一步就是将鞋底和鞋帮组合了。麻绳在针的穿引下从鞋底的外圈走过一圈,就这样鞋子成形。乍穿到脚上,硬硬的,甚至会有些挤脚、麻脚,很不舒服,但随着穿的时间久了,再穿就感觉到另一种舒适在里头。在很长的日子里,母亲手里不是一只鞋底就是一只鞋帮,她总是挂念着我们一家人的鞋子问题。若是能穿上棉鞋,足可以让人羡慕一阵子。
我小时候自然十分喜欢母亲亲手纳的“千层底”。可惜,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有那么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我彻底把一个问题想清楚了:母亲做的布鞋子毕竟不如一双商店里买的回力鞋!我有一个同学就有那样一双:雪白的鞋帮,发黄的有花纹的鞋底……他竟然成了全校注目的对象。刚好学校里要举行运动会,因为他有一双漂亮的回力鞋,就成了扛旗手。那一年的秋天,我彻底懂得了一双耐穿的美丽的值钱的鞋子的尊严。于是,我对母亲做的鞋子丧失了自信,虽然我知道母亲做一双鞋的辛苦――她辛苦不停地把农活之外的时间用在做鞋上,但还是赶不上全家五口人对鞋子的需求。可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思念着回力鞋,也因为如此,我鄙视那样一双丑陋笨拙的布鞋。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通往幸福的道路,需要用自己的双脚去走完。于是,我带着梦想,并且坚持不懈地沿着生活的路子走下去,就一定能把我带到幸福的彼岸。上初中的时候,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回力鞋。 

只是母亲搞不懂,一双小小的回力鞋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连祖传下来的“千层底”都敌不过?母亲不甘心不放弃,依然做自己的“千层底”,可喜欢穿的人越来越少。到后来,母亲不得不“下岗”歇业。 

如今,人们的脚正被各式各样的鞋所“征服”:解放鞋、休闲鞋、旅游鞋、运动鞋、拖鞋、皮鞋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只要适合自己的或者中意的,都能成为忠实的“随行者”。不过,母亲没曾想过她的脚上也会如此变化无穷,让她无时无刻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那天,我无意间想起《新鞋子旧鞋子》的老歌,那两句歌词依然记得:旧鞋子还没有穿破以前,先别急着把新鞋子买。像一句美丽的箴言,刻在我心头。 

是啊,旧鞋子见证着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虽弊履,也须自珍!母亲的布鞋,竟成为我内心深处最珍贵的记忆。现在,母亲不做这种鞋已有好些年了,可能是年龄大了眼也花了的原因。但每次在超市的鞋架上看到这种鞋,总会情不自禁的停下来多看几眼,我知道,这几眼看的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母亲操劳的感激。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