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8-19
孙凤佩
订阅

色彩点亮了我们的生活

我出生在自然灾害年代,那时我的祖国正处于贫困阶段,到处都是破旧的房子和厂房。面对眼前灰蒙蒙的景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想啊想,何时能长大,为我的祖国建设出一份力,难忘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那年,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记得:刚拿到进厂通知单,我被分配在上海毛巾厂工作(上海毛巾厂是属于全民制,家里两农一工才进的来)。爸爸妈妈那个高兴啊,真是无法形容!我也咧着嘴巴整天乐呵呵的,全家的话题就是围绕着我转。4月15日去“上海毛巾厂”报到,我特意早早起床为自己做了精心的打扮:梳着两条麻花辫扎上两根黑色的蝴蝶结、上身穿着草绿色的“军装”、下身穿着草绿色的“军裤”、脚上穿着一双横搭攀黑色的皮鞋,身背一只黑色的“朝鲜”包(那个年代属于最时尚的)。我精神抖擞地走出家门直奔车站,乘上车买了5分钱一张车票直达上海毛巾厂。 

刚跨进工厂大门,只见厂里的工人早已站在门口两边,欢迎我们这些新工人进厂。团支部书记带领我们去食堂开会,由厂长为大家讲述工厂史,让我们了解到厂里的建设、发展和产品的出入,然后带领大家参观学习。当我看见五颜六色、花样不一、形状不同,大大小小的毛巾时真是惊呆了。没想到从一根细细的棉纱,经过几十道工序的加工和工人的正确操作与汗水而制成的完整产品。心想:多么了不起啊,工人阶级真是太伟大了!当我还沉浸在遐想之中......一只温柔的手轻轻地拍打着我的肩膀说:你被分配在整理车间。 

跟随着班组长,到了整理车间。车间是一层面的平房,房顶是用油毛毡盖的,地面有几百平方米。车间的中间有一排排桌子和不规整的凳子,是专供女工们检验毛巾用的。靠墙边是一排桌子但没有的凳子是供我和我师傅搭配毛巾用的(干活累了就跳上桌子当凳子坐)。另一面靠墙的也是一排桌子也没有凳子,是专供包巾工用的。离我们工作的地方2米远有一个大大的、高高的,掉了漆的压包机。就这么简陋的车间,全厂70%的毛巾从这里出口到印度、阿尔巴尼亚、朝鲜、坦桑尼亚,阿富汗等十几个国家。就这么简陋的车间,它不仅是我们全厂的心脏,也是我们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友谊,联盟的象征。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了中国的神州大地。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厂也不例外:厂里随意可以看见外来人员在为我们厂里拆旧房,造新房。原本油毛毡房顶的整理车间,已经建设成为宽敞明亮,配有电梯的五层楼房。崭新统一的桌子和凳子整整齐齐地排在中间,新型的机器已经代替了老机器。人们进车间全都是电梯上下接送,工作起来非常轻松。厂里的厕所、浴室、食堂,托儿所等全都焕然一新。是邓小平同志给了人们一把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钥匙,为中国开启了国门。从今往后,我们厂里的毛巾不仅出口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而且还出口于欧洲,大洋洲等先进国家。由于我厂的毛巾质量一流,又是品牌(红云牌),很受国外朋友的欢迎。为此,还为国家赚了不少外汇呢! 

90年代,改革开放的脚步迅速加快。中国大地不再“灰色”,它就像我们厂里染毛巾的染料,把整个大地染成了五彩缤纷、七色斑斓的景象,真是美丽极了。耸起的高楼大厦直插入云霄;彩虹搭桥跨越浦江;地下蛟龙(地铁)穿越时空隧道,把人们带到幸福美满的乐园。人们的服装不再单一,我也不例外。原本以黑白黄颜色为主的我,可以随意穿上颜色鲜艳,款式新颖的连衣裙和各种服装。 

如今,我们厂在政策的允许下已经向外省搬迁。全厂工人在厂领导的动员下,基本上都得到了实惠。旧址的厂(龙华西路)已成为旅游景点:三国时期建造的龙华塔供人观赏、龙华庙进出的善男信女们手捧熏香蜡烛跪拜祷告、烈士林园长眠的烈士们静静地等候着清明节的到来,还有龙华的小吃让人回味无穷。每一次的出行上车,我手持“一卡通”潇洒一挥,轻松自如。5分钱一张车票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但我会保持永久的记忆,对子孙们诉说这一“古老”故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从记忆中的“灰色年代”,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我们的厂有了巨大的改变,而祖国60年的变化,正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而今色彩点亮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