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情殇
如果说工业可以造就一个强大的国家,那么,工业也从某种意义上造就了无数个家庭。所以说,工业是伟大的,极其伟大的。
我的父母相识在西安的一个齿轮厂,从那时候起,他们相识、相知,最终走到了一起。结婚7年却没有爱情的结晶,所以我空降到了这个家庭。我一直幸福到八十年代。小时候去过厂里,但是机会不多,印象还是有的。诺大的工厂里,人头攒动,机器多,人更多,大家都在目不转睛的对着机器,玩转手中的操作,分工明确,工作紧凑但是丝毫不显混乱。我那时就在想,爸爸和妈妈会不会累哦,那机器会不会累哦。
早期的西方国家,通过侵略,不平等贸易等等方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开始不同程度规模的迈向机器化、工业化,而早期的工业还离不开人,那时工业化程度还不高,人们还可以相安无事的生活着。那时的人们,或许早就可以从“羊吃人”的残酷窥见到后来肆虐的“机器吃人”的窘困。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饿死在道路上的,逃难的,拖家带口的农民,你可以想象出的荒芜。工业带给那时的人们就是这样的。
当西方的工业渐渐步入正轨的时候,我国的工业(或者还不足已称为工业)才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才在“洋务运动”的被迫下开工了。就这样,辛辛苦苦的经营着,却在一场“甲午战争”中破败的灰飞烟灭,一时间工业兴国受到上至统治者,下至一般老百姓的普遍质疑。不过,我们国家的工业还是以不可阻挡之势头顽强的支撑着。
二十世纪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拼工业的时代,拼经济的时代,我国也参与其中,不过可惜中间十年动荡,浪费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十年之后,领导人痛定思痛,在“改革开放”的指引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一时间,工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并经受着经济大潮和市场的洗礼与检验。而就在这时,我幸福的时光也面临结束了。
父母在厂里和大多数的叔叔阿姨一样,勤勤恳垦,努力工作,不曾有过半点偷懒贪污之嫌疑,怎么一下子就被解雇了呢,两人百思不解,郁郁寡欢,整个家庭陷入崩溃,没有了经济来源,吃饭都成了问题,那段日子真的记忆犹新。这时候的爸爸妈妈是不会累了,但是没有工作造成的下岗让他们更累,为了再就业,奔波不停。而工厂里的机器,还是照样的,紧凑着它的节奏,丝毫没有那种失去人类这个搭档的不安和急噪,反而照样有条不紊。而和爸爸妈妈有着同样境遇的叔叔阿姨们经常会聚首在一起来对改革开放评头论足一翻,这种架势像要和某些人干仗一样,群情激愤。他们也真的这么做过几次,不过效果都不理想,最终都是悻悻而回。时间长了,加上改革开放的成绩突出,也有政府的善后工作做的比较到位,爸爸妈妈也开始安分了,一心一意另谋他算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可以用工业的发展程度来衡量,工业就像黄金储备一样,危机来袭,多多少少可以用庞大结实的身躯来抵挡一阵,是一个国家最实在的部分。
发展工业是每个国家的梦想,发达的工业可以让一个国家变的强大,所以工业的发展无论在哪里,都势在必行。
转眼间,父亲凭借扎实的手上工夫在一个单位谋了个内勤的差事,妈妈在一个饭馆里给人家做菜,两人的感觉都不错,都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赢得生存食粮和同事的尊重,还有那就是老板的赏识。我们的日子开始出现幸福的迹象了,经过一段日子后,生活就只有幸福两个字,似乎那失业的窘困就这么一下一闪而过了,重要的是,之前的叔叔阿姨也更乐道于现在的生活:随意,自由,花样,并且还可以赚到钱。
有了这个事情,大家也都明白了,机器,工业和人本身是没有冲突的,那冲突都是表象的,是暂时的,是可以调解和缓和的,并且是可以实现双方共赢的。任何发达的经济,这个过程都是必须的,尽管艰辛,但是总得经过这烈火的焚烧,出来的凤凰才有机会在这世界里实现涅槃。
工业在机器的带动下,迅猛的发展,大机器时代的到来更是印证了这一点,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催化下如鱼得水,这些都离不开工业的贡献。
工业,你在今天已经走上自己的轨道,而从你跟前脱离的人们也分别走上了全新的轨道,各自逍遥。工业,伴着我们一同成长,并且是在和谐的道路上一同成长。

- · 中国现代尿素工业的先驱——四川泸天化建业50年成长足迹 | 2009-09-15
- · 您如何评价“寻找工业之魂”专题? | 2009-09-08
- · 新型工业化中国引擎 | 2009-09-06
- · 新型工业化中国引擎 | 2009-09-04
- · 青岛工业60年 |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