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盾、郭小川、刘白羽三位文化巨匠培育哈一工“萌芽”
哈尔滨第一工具厂“萌芽”小组创建于1956年。作为文学创作小组,成员全部来自企业内部,他们始终立足基层,深入群众,勤于笔耕,创作了大量贴近广大职工生活和工作的作品,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萌芽”小组的影响力波及较广。
小组第一任组长韩统良,男,1934年出生,笔名寒凉。回族。黑龙江呼兰人。1952年参加工作,历任钳工、厂工会宣传委员、俱乐部主任,厂党委宣传部干事,哈尔滨市文联创作室专业作家,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哈尔滨市民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及第四届名誉委员。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独幕剧剧本《遍地开花》、《萌芽文学小组作品选》(合集),短篇小说集《新芽》,短篇小说《家》、《龙套》、《嫂子》等。中篇小说《血液》获1981年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二等奖、《沙龙街上的故事》(合作)获1987年哈尔滨天鹅文艺大奖三等奖。
在“萌芽”小组的成长过程中,曾受到了茅盾、郭小川、刘白羽三位文化巨匠的亲切关怀,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一工人”的心田,同时,更进一步激发了“萌芽”小组成员的创作激情。
1958年夏,时任文化部部长兼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茅盾先生来哈尔滨访问。
6月16日,茅盾先生得知哈尔滨文学创作小组十分活跃,非常高兴,认为这是组织文学创作队伍的一种好形式。同时,他饶有兴趣地到哈尔滨工人文化宫展厅,参观了哈一工“萌芽”小组庆祝第二个“生日”的作品展出,并接见了“萌芽”小组组长韩统良。
6月18日,茅盾先生与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的郭小川先生同一来到哈一工视察。在工厂会议室与“萌芽”小组全体成员促膝谈心。之后,他们有聚精会神地看了“萌芽”小组办的墙报。茅盾先生津津乐道地和身旁的韩统良说:“这个版面设计得很好,笔墨字迹写得有功夫”。同时又指出:“有的版面有些过挤,有的文章也显得过长”。
接着,认真倾听工厂领导汇报“萌芽”小组取得的成绩。茅盾先生高兴地说:“好哇,这方向对头。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生活”。又转过身来,语重心长地对“萌芽”小组的成员说:“你们的许多作品所以写得好,就是反映了工人的甘苦,反映了时代的气息”。接着又鼓励大家要多写些快板、相声、小小说、诗歌和工人喜闻乐见的作品。
席间,茅盾先生还欣然接受“萌芽”小组的请求,拿起毛笔,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了勉励和祝福的条幅——“前年萌芽,去年开花,今年结果。在党的阳光照射之下,在厂党委的辛勤培育之下,萌芽将在全厂广播种子”。
最后,两位文化巨匠与“萌芽”小组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1964年8月,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刘白羽先生来我厂视察,观看了“萌芽”小组的作品、壁报和自编自演的节目,他勉励大家要勤于练笔,写出更多反映广大职工生活和工作的好作品。在当时工厂党委书记李敏同志的陪同下,刘白羽先生到车间观看了产品加工的过程。
三位文化巨匠对哈一工“萌芽”小组的关心和培育,直到今天,也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一工人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

- · 东方文化西方眼 | 2009-09-21
- · 思辨式的文化礼赞 | 2009-09-18
- · 东方文化西方眼 | 2009-09-18
- · 刘明康:银行业各类风险有所抬头 | 2009-09-18
- · 刘兴强:21%的农民参考大连玉米期货价格 | 200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