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票才是硬道理!
从大雨的纽约飞行两个小时落地温暖的俄亥俄,于夜半时分下榻偏远的哥伦布郊外,在每个阳光耀眼的白天百里奔驰去追逐一场场竞选集会,在每个黄昏兜兜转转在昏暗无人的街道找不到归路……
在俄亥俄的几日,我常恍惚脚下这片土地就算不是另一个星球,也是繁荣富强拥挤嘈杂的美国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即便近在咫尺看着“美国大兵”麦凯恩和“芭比娃娃”佩林在一片红海中振臂高呼,我也不愿将这片晴朗开阔的宁静之地,与喧闹浮夸的白宫争夺战联系在一起。——直到今天,当我亲眼见证奥巴马如何将这座寂静小城点燃成一片热土。
也许因为自3月至今,我已亲身到场参加过两党四位明星候选人的竞选集会——3月德州时,希拉里和奥巴马为民主党党内初选而惨烈厮杀;近日俄亥俄,麦凯恩和佩林为始终落后的共和党最后一搏——让我对场面浩大热闹、内容空洞重复的竞选集会十分麻木,宁可闲晃在一些清净的街道,遇到些奇怪的人,听到些有趣的故事。
所以在今晨出发去小马的竞选集会之前,我一路呵欠连天、兴趣缺缺,想象又要在露天拥挤的人群中长站两三个小时,不过等到奥巴马在喊声震天的人群中用短短20分钟再重复一遍他已重复千遍的话。
但当我们的车子远没到达竞选集会地点,就看到蜿蜒了几条街道的人群时,我还是被雷到!这支漫长的队伍不知何处是头、何处是尾,无数倍于我在希拉里、麦凯恩和佩林竞选集会上看到的人数。站在原地转个圈,四目所及的街道上都是这支缓慢移动的队伍。
“这队伍哪儿是头啊?集会大楼在这队伍的哪头?”我们站在这支队伍中间不知何去何从,问队伍旁边支起摊子卖奥巴马T恤衫的一位黑人。
“我不知道。我不在乎。我就在这儿呆着。”
“生意好吗?你今早几点来的啊?”
“很好!我7点来的。这队伍6点就排起来了。”
集会开始入场的时间是11点,奥巴马直到2点多才现身。这支队伍中的人群直到奥巴马演讲完,还蜿蜒在奥巴马演讲广场之外很远的好几条街道上。不像麦凯恩集会的支持者队伍是一片标志共和党的红色人群,奥巴马支持者的队伍没有明显一致的标志色,也没有突出的人群类别。
休闲的黑人、优雅的白人、蹒跚的老人和含着奶瓶的婴儿,在这条队伍中均匀的分布。我们甚至还看到穿着传统服装的印度人,和包着头巾的阿拉伯妇女显眼地点缀在其中。在我们后来的当街闲聊中,发现还有根本没有投票权的葡萄牙人,和已定居加拿大的一对夫妇,都赶来俄亥俄州这个小小的首府城市哥伦布,组成这支热浪般的队伍。
一位黑人总统,究竟会让种族分化的美国前所未有的团结,还是更加严重地分裂?——这一直是今年这场历史性大选最大的猜想之一。种族主义、对黑人的歧视,据说仍是美国社会一道深藏不见的潜流。出于正统价值观的压力,很多美国白人会在公众场合表现对黑人的尊重,但内心却绝不接受与黑人平起平坐,更遑论接受一位黑人总统。
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奥巴马虽然在民调中一直大幅领先麦凯恩,却未必掌握胜算的原因。而即便亲眼看到奥巴马如此无人能及的超人气,我和林俐也怀疑,这超高人气能否直接换算成等量的选票。毕竟这支漫长的队伍不是超女粉丝团,人人都可以投票,还可以每人投15票。奥巴马这支庞大的粉丝团中很多人是没有投票权的,比如凑热闹的葡萄牙人、以及那么多未满18岁激情澎湃支持奥巴马的年轻孩子,还没到投票年纪。
一位拽着妈妈衣角的小女孩,看到我用摄像机对准她,就冲着镜头大喊:不要忘了给奥巴马投票!不要忘了给奥巴马投票!
我问她:你为什么喜欢奥巴马呢?
她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我不知道……
我又问她:那你喜欢来参加这种集会么?
她又答:我不知道……
但等我又拿起摄像机时,她再次对着镜头大喊:不要忘记给奥巴马投票!!
看来就像超女粉丝们不在乎偶像唱什么歌,唱的怎样一样,奥巴马也有一帮粉丝信奉:投票才是硬道理!

- · “最牛公交车”敞门飞奔 售票员半悬站车门口 | 2009-08-13
- · 《画皮》票房两亿 制作方未按约定付薪酬惹官司 | 2009-08-10
- · 上半年央行票据余额达4.15万亿元 | 2009-08-06
- · 广东佛山缴获1.5吨假硬币 | 2009-08-06
- · 丁东:对掌权者自肥要有硬约束 | 200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