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危机的教训-博鳌分论坛实录(4)
王亦勉
18:01
2010-04-11
订阅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简碧佩:现在我们找一些解决方案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和其他的经济体比较,邵宁主任,董事会的发展非常重要,请告诉我们在国有企业当中,董事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你们如何选择董事会的成员?您觉得解决危机的方法有哪些?

邵宁:我首先说明一下,正如刚才有很多嘉宾所说的,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我觉得公司治理不应该成为首要的责任承担者,而在于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没有识别,没有判断出金融衍生产品里面蕴含着实实在在的风险有多大。让一个具体的公司出位去做这样专业的风险识别是不现实的。但这个题目是公司治理,这个方面我们觉得有很多体会,因为这几年我们对中央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治理和改造,具体说就是董事会制度,原先的体制是一把手负责制的体制,不管按照企业法注册的国有独资企业还是按公司法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虽然以前国有独资公司有董事会,都是内部人,和经理班子高度重合,那个体制是董事长负责制。一把手负责制的运行结果不可能造成任何制衡的,因为这些副手在一把手面前,有任何意见不好说也不敢说,最后重大决策是一个人定的。这个风险就很大了。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不是他有意把事情搞坏,而是一个人掌握的信息,对周围环境的判断毕竟有局限性。

我们通过董事会试点,我们派外部董事进入董事会,而且占到一半以上。当然,还有一套相关的制度,比如说对董事会的评价考核体系等等。试点这几年大家的体会所有国有企业董事会试点的企业,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不太存在,因为派进去的独立董事是老一批的企业家,他们这批人有经验,外部董事需要直觉,需要商业直觉。而且比在岗的企业年龄高一代人,所以他不需要看内部人的脸色。而且他跟企业内部的人没有关系,是国资委派的,独立性比较好。所以这几个试点效果比较好,这些都要进行仔细的评估,试点企业里面有1/10左右的重大决议被否决掉,或者延期再上董事会。所以,大家对董事会试点,改善治理结构是比较认同的,觉得决策更科学,避免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公司发展的稳定性会提高。

简碧佩:谢谢,奎励杰是不是也可以比较一下?因为您在很多公司也做董事,您觉得美国董事会构成和中国董事会构成有什么不同?

奎励杰:在美国、欧洲都有这样的趋势,将来在美国会变得更加普遍,这样董事会的独立性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是这次危机后最新的发展,我们从其他的模式当中正在学习,在中国的模式当中也学习到很多,我们也会有独立的监事会,西方也正在学习,这样董事会的领导能力得到加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