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建嵘:信访制度改革需要新思维 | 06-18
- 我们需要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特别是国家的宪政建设和长治久安的角度重新定位信访的改革方向。应从行政、法律、政治三个层面考虑如何对信访制度进行稳妥而有步骤的改革。
- 孙立平 : 改革的新动力在于利益均衡机制的确立 | 06-15
- 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才算是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呢?判断的标准很多,但重要的一条就是有没有建立起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
- 江平:解决经济危机,要有更多学者声音 | 06-04
- 解决金融危机的办法,主要是出自官员的口中。这种情况我觉得不够正常
- 茅于轼:粮食影响房价 | 06-02
- 如果没有保护耕地这一说,城市的发展不受限制,开发商用地就可以大大地增加,批地的黑幕也能够减少。房价一定能大幅降低。所以纠正没有根据的粮食危机论,和缓和房价上涨有着密切的关...
- 秦晖:经济与社会转型的经验 | 05-25
- 南非经济腾飞源于独特的制度安排 南非是中国很关注的一个国家,1995年中国与南非建交之后,南非是中国人去得很多的一个国家。最近媒体对南非的报道也比较多,但是往往是说南非的...
- 许纪霖: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 | 05-13
- 尽管现代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在政治实践上失败了,在政治哲学上也贡献无多,然而,当我们今天回过头来重新检讨,依然不得不敬佩他们对古典资本主义的敏锐反思和对“自由与公道”强烈的...
- 江平:法律人要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 | 05-13
- 我们要创造这样一种政治制度,让更多的法律人走向政治家的行列,让政治家的选择更符合民主、竞争和透明的机制,只有这样,才是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
- 王建:是走向世界新秩序还是走向战争 | 05-08
- 如果推出亚元,亚元必然会成为一个强势货币,则这个强不利于对美欧的出口压力将主要由中国来承担,汇率风险也将主要压在中国身上,这对中国并不有利。
- 吴敬琏:用政治与经济改革扼制权贵资本主义 | 05-06
- 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政治和经济改革扼制后者的势头,来自另一极端的势力就有可能利用大众对权贵腐败的不满,推销极“左”路线,把中国引向另一条歧路。
- 徐友渔:五四,先民主再爱国 | 05-05
- 中国人的信仰出现了危机,局限于以前的教育、宣传手段不足以应对新的形势,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借助于民族主义以整合思想人心,增强凝聚力与合法性。
- 孔先生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没来 | 05-04
- 五四关注的重心则是个人灵魂的主权。反对奴性,反对国家偶像,反对族群偶像孔夫子,都是在呼唤灵魂的主权。
- 孙立平:中国需要一场罗斯福式的社会改革 | 04-27
- 罗斯福新政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就是通过社会的变革实现利益关系的调整,它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从而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
- 茅于轼:投机的利和弊 | 04-21
- 我觉得中国的股票市场,要上轨道,必须减少投机
- 樊纲:我们得做好两年衰退的准备 | 04-17
- 就实体经济的复苏而言,我们要做好两年的衰退准备,而且两年衰退之后也刚刚进入复苏阶段,现在这种可能性在加大,而不是在减少
- 江平:反思中国30年法制进程 | 04-08
- 中国30年的法治进程,可以说是进两步退一步,但终究是在前进
- 于建嵘:小议孙教授的“负责任”言论 | 04-07
- 北京大学教授孙东东最近表示,“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见《中国新闻周刊》3月18日)。这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