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烁:陆克文为什么下台?
陆克文不愿谈自己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如何发挥桥梁作用,他更愿意讲澳大利亚的“中等强国”外交战略。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稳健,地缘政治上对主要国家没有任何威胁,也无意输出价值观,可以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设计很合理,但现实走向不是这么回事。
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双边关系,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经过澳大利亚。中国与美国有战略与经济对话,每年两次,几十个部长汇聚一堂;中国与欧洲有亚欧首脑会议;中国与非洲有非洲论坛。至于重塑国际经济秩序这个议题,中国更愿意在G20舞台上发挥影响力。
中澳之间经济结构互补。中国是资源进口大国,澳大利亚是资源出口大国,两国分据上下游。但过去数年间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纷争不断且时常失控。孰是孰非?且置不论。中澳关系不复杂,资源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关系就是最大的政治。如果说中国过多从政治角度来理解这一关系,澳大利亚就是过少地从政治角度来理解这一关系。在关键时刻,陆克文没有做足够的政治努力,以协调商业层次的谈判努力,致使所谓的在商言商最终滑向难以收拾的恶性结果。陆克文躲在政府不能干预企业决定的政治正解性后面,无所作为,听任企业逐利行为将中澳关系拖到谷底。他为此付出惨重代价,执政的后半段在中澳关系上只能力图修复,没有机会和条件更有所作为。
当然,这不是陆克文下台的原因。陆克文下台的首要原因,是失去国内民意支持。2007年的澳大利亚大选被称为全世界第一个被气候变化决定结果的大选。陆克文是当之无愧的旗手,称气候变化是我们一代人面临的“道德挑战”,由此扮演巨人杀手,把长期执政的霍华德拉下马。但知易行难,陆克文入主总理府后,在推行气候变化有关的政策调整时,并不顺利。更重要的是,近期陆克文更宣布要将气候变化政纲推迟到2013年以后再执行。出尔反尔,摧垮了陆克文的民意基础。
民意支持对陆克文至关重要。他年轻资浅,在工党政治党派中基础并不稳固,其政治地位首先取决于民意支持。民意支持下降,加上陆克文政府数月前宣布将对矿山暴利征收高额资源税,导致在澳大利亚企业界中具支配地位的资源业强烈反扑,政治支持进一步削弱。在此之时,过去陆克文超高人望掩盖的工党内部密室政治复炽。下一场大选就在数月后,工党决定在此时换将。在昨天举行的党内投票中,陆克文下台,副总理Julia Gillard登台。
陆克文就此结束了?我认为不会。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已经出现两大雷区:第一是气候变化。如何将在气候变化上有所作为的共识转化为国内政治格局能接受的具体政策?澳大利亚走在前面,陆克文是第一个但绝不会是惟一的牺牲者,后续有来。第二,资源行业主宰澳大利亚经济,拥有过大的政治影响力。有人说决定澳大利亚大事的地方不是首都堪培拉,而是资源公司总部密集地墨尔本。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不会持续?变数极大,而任何变动都会导致政坛地震。
我仍然看好陆克文。不论是中澳关系,还是澳大利亚国内政治,他已经付足了学费。他仍然年轻精力充沛,他有蛰伏的本钱。下一次大选,不论是工党还是保守派执政,新人还没付学费呢
?
?
?
?
(本文来源:10年6月24日 《新世纪》-财新网 )

- · 【观世界】图说陆克文与朱莉娅·吉拉德 | 2010-06-25
- · 陆克文:三年之痒 | 2010-06-25
- · 陆克文:含泪的告别演说 | 2010-06-24
- · 别了,科威尔 澳大利亚黄金一代谢幕 | 2010-06-24
- · 澳大利亚2-1塞尔维亚 | 201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