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伟: 信任美元,学习美元
金融市场的运行深刻折射出人性的贪婪和智慧,市场把一个自负傲慢者锤炼得谦逊谨慎,并把贪得无厌者最终投入深渊。因此,真正的市场参与者都对莫测的市场怀有谦卑之心。
近期美元的疲软就是如此,大多数研究人员都相信,美国经济在6月份出现了摆脱衰退,走向复苏的明确趋势,9月初,美国投资、外贸和制造业仍稳步恢复,初次申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数温和下降,经理人采购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都不错。甚至有学者乐观预期2009年第四季度和2010年前两个季度,美国GDP增速有可能达到2%。但在经济复苏明朗化的背景下,美元戏剧性地持续疲软——9月份的第一周,美元指数单周下跌2%,为76.47,是2009年9月份次贷危机深重爆发以来的最低。
今年3月份以来美国经济在逐渐复苏,而同时美元汇率则在不断下泻,两者之间奇妙的“翘翘板”效应显示了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提前的、放大的、扭曲的反映。
在雷曼倒闭并引发全球金融动荡时,最坚挺的货币是美元,最受欢迎的资金避风港是美国国债;在目前金融危机告一段落后,全球资金避险动机弱化,但投资实体经济的意愿还不是非常强烈,因此资金运行从避险转向投机,但尚未大规模转向投资。随之而来的现象,就是大宗商品、房地产和股市的繁荣了。
因此,今年3月以来,在我们看到美元不断走弱的同时,金价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原油价格从约34美元上升到约70美元,全球股市强劲回升。甚至连在去年全年均价暴跌26%的美国房地产,也出现了价稳量增的逆转。不再避险又不甘投资,那就投机吧!再考虑到软弱的美元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复苏,尤其是强化制造业和外贸竞争力的好处,相信美国政府是乐于见到美元的不断走软的。
讨论美元的近期走势,不是为了预测,而是我想说,到了好好想想危机爆发以来美元的国际形象的时候了。我们不妨围绕两个热门词汇展开,一是超主权国家货币;二是人民币国际化。我的看法是:次贷危机提醒我们,必须相信美元,因为非美元货币更不值得信任;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学习美元已经走过的成功道路,而不是特别提款权(SDR)已经走过的失败道路。
回顾次贷危机最深重的2008年10-11月期间,以及2009年2-3月期间,国际投资者的行为显示,他们信任美元。简单的证据是,次贷危机中,国际资本从大宗商品、股市和房市中撤出,从货币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中撤出,纷纷投入到美国国债中,导致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在零,中长期债收益率也仅在3%左右。次贷危机后的今天,美国国债的招标超购倍数仍大体在3倍左右,对中长期债的需求尤其明显。这显示出:无论危机之中还是之后,理性的国际投资者用钞票投了美国政府和美国经济的信任票。近期美元的走软,也许折射出,国际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愿意为美国经济复苏埋单,而不去谴责美元的一跌再跌。
回顾次贷危机至今,中国对美元的不信任和对超主权国家货币的热议,尽管卷入上述现象的官员、学者或者媒体用意不一,我相信大多数官员其实是借此表达对美国的某种抱怨,真实用意在于催促美国对其经济、金融和美元更加负责任一些。但若真的不相信美元,而相信非美元或者超主权国家货币,则就真的值得反思了。
日本经济的鼎盛期已过去了,20世纪80年代是其最佳表现,而21世纪的日本经济是其正常表现。我们很难期望国土、人口和资源受限的日本恢复辉煌。因此日元的国际地位也随之而去。
至于欧元区经济,相对美国经济而言,规模相若但开放度远逊,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也不如美国,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和整合难度,明显高于美国各州政府,在大多数产业领域也并不领先于美国(GSM移动通讯可能是不多的例外)。最致命的是:欧元区没有类似美国国债那样的容量深、流动性佳、国际化程度高的主权债市场。
因此,即便美元是虚弱的,但其竞争对手却更脆弱。
回顾对超主权国家货币的热议,我通常认为这是一种对美国政府的“中国式”抱怨和提醒,抱怨次贷危机拖累了全球经济,提醒美国政府要关注国际债权人的利益。仅此而已。无论发行和管理某种“超主权国家货币”的机构叫作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G7或者G20,或者诸如此类的国际组织。他们要么实力难以和美国匹敌,要么索性直接受到美国的操纵,我无法理解,这些由政要或者学者们钩心斗角或夸夸其谈地构成的庞大官僚机构,为什么比一个主权国家更值得信任?
迄今为止,我们必须信任美元,因为其真正的强有力的对手还未出现。这个对手,在未来的岁月中,可能是欧元,甚至人民币。这就要求人民币必须国际化。
克鲁格曼曾经说过,不要做美国吩咐你做的,要做美国自己正在做的。人民币国际化,在我看来,应该认真学习美元在二战以来走过的道路。限于篇幅,我只能非常简略地说一点我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看法。
一是要做危机中值得信任的货币,大哥是用血和火炼出来的。美元今日的地位,和其巧妙地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和黄金挂钩,再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美元盗用了黄金的名义而得以君临天下,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虚金实美元的霸权体系。以中国的国力和目前的国际金融秩序,人民币无法和黄金挂钩,但人民币应坚持和以美元为主的货币篮子挂钩。人民币已在东亚危机和次贷危机中,以其强劲的表现历练过两次。未来中国经济也有能力保持和美国经济周期的基本同步,并在成长性上优于美国,这是人民币能够盯住美元,并持续保持对美元强势的基石。或者说,人民币对盯住美元,相当于马拉松比赛中的跟跑战术,跟跑到最后能否超越,取决于中美之间软硬国力的变迁。
二是要做扣住国际债权人利益的货币。比美国更关注和更乐意见到强势美元的,也许并非美国,而是中东和东亚,尤其是沙特、日本和中国。最直观的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和国家是美国的主要债权国,美元贬值相当于债权缩水。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就是使人民币国债市场的国际化,要优先于国内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国际化。因此我很惊讶为什么至今中国没有在内地和香港形成在岸和离岸两个有容量、区域化、清算便利的人民币国债市场。
三是要避免走特别提款权SDR的老路。美元今天的国际地位,既得益于美国政府刻意缔造的国际金融秩序,也得益于私人部门的积极参与。SDR的道路是“自上而下”的,走的是政府间、央行间的政策安排,企业和居民等私人部门被拒之门外,结果SDR搞了40年还仅仅是停留在记账货币层面的鸡肋。人民币要走的道路,必须关注“自下而上”的私人部门的切身利益。或者说,要让周边经济体的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在人民币在当地和离岸中心的存贷款、清结算、投资渠道和避险渠道丰富顺畅,才能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活力源泉。
次贷危机爆发至今,总让我们不断反思。相信美元,这是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的现实地位所决定的,除非你对美国熟视无睹;学习美元,这是美元过去70年和次贷危机中的表现所决定的,除非你认为地球上存在着比美元更具霸权地位的主权货币。相信美元是承认事实,学习美元是跟随,并期待超越。
(文章来源:09年9月29日 21世纪网)

- · 叶檀:持股还是持币是个伪问题 | 2009-09-29
- · 美元地位可能动摇? | 2009-09-29
- · 世行行长:美元或将失去主要储备货币地位 | 2009-09-29
- · 中化欲以24亿美元收购澳Nufarm化工 | 2009-09-28
- · 江南春1.42亿美元增持分众 | 200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