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改变正在发生

上世纪80年代,深圳罗湖口岸拥挤着一拨又一拨入关的香港人。他们身着西装配花衬衫、太阳镜,在朴素的内地人中辨识度极高。

早期入关的香港人大多像个冒险家。何广健就是其中一个,他与朋友一起来到深圳、东莞等地考察,看看能否在这里有所作为。【全文

各国制造业战略比较
德国
    德国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亚历山大·席尔施称,德国不存在“再工业化”,因为一向重视发展制造业。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15年,德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23%左右。2011年,德国出口在欧债危机浓雾紧锁的背景下,依然实现8.2%的强劲增长,并历史性首次突破1万亿欧元大关。2011年德国有27万家制造企业,雇工64万人,90%以上为雇员不足千人的中小企业。

德国   

德国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亚历山大·席尔施称,德国不存在“再工业化”,因为一向重视发展制造业。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15年,德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23%左右。2011年,德国出口在欧债危机浓雾紧锁的背景下,依然实现8.2%的强劲增长,并历史性首次突破1万亿欧元大关。2011年德国有27万家制造企业,雇工64万人,90%以上为雇员不足千人的中小企业。

美国·再工业化

制造业“回巢”重点在高端

三年前,一家生产烫发器的小型美国制造业公司决定将在中国的工厂迁回美国得克萨斯州,虽然低调再低调,这样的举动仍然引起行业内的轩然大波,行业外的一片哗然。不过三年后的今天,即便是阿迪达斯、佳顿、卡特彼勒,福特汽车以及星巴克这些行业巨头的陆续回归,“坦然接受”的态度开始成为主流。【全文

英国
    英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但现实是,英国制造业被冷落20多年,在变卖汽车厂、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等百年老字号之后,英国制造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份额已下降到2010年的10.03%。鉴于近邻德国强大的制造业水平,英国商业、创新与技术部商业与企业国务大臣普锐斯克表示:“我们的策略是,高价值设计和创新。”2011年1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设立“伊莉莎白女王工程师奖”,奖项将在2013年春颁发,奖励那些技艺精湛的工程师,金额高达100万英镑。

英国   

英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但现实是,英国制造业被冷落20多年,在变卖汽车厂、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等百年老字号之后,英国制造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份额已下降到2010年的10.03%。鉴于近邻德国强大的制造业水平,英国商业、创新与技术部商业与企业国务大臣普锐斯克表示:“我们的策略是,高价值设计和创新。”2011年1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设立“伊莉莎白女王工程师奖”,奖项将在2013年春颁发,奖励那些技艺精湛的工程师,金额高达100万英镑。

中国·升级
  • 长三角领跑产业转型

    作为长三角重要的高新制造业基地,无锡正在通过多项优厚的条件吸引着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要素的积聚。而这,正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型的缩影。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机会,中国的制造业升级之路在长三角地区尤为显著。[详细]

漫长的冬天

对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的珠三角地区而言,对外环境低迷,对内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之下,其低层次制造业之路已走到尽头,但相对于长三角地区而言,珠三角外贸依存度高,产业单一性高,其转型之路尤为艰难。【全文

西班牙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筑及房地产业火热,大量投资从工业抽离,西班牙制造业逐渐萎缩。2010年,金融危机后高达20%的失业率,迫使西班牙制订了“再工业化”援助计划。当年,西班牙工业部通过工业政策整体计划书,计划预计至2015年共投入约828亿欧元,将制造业占GDP比重由12%提高至18%。

西班牙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筑及房地产业火热,大量投资从工业抽离,西班牙制造业逐渐萎缩。2010年,金融危机后高达20%的失业率,迫使西班牙制订了“再工业化”援助计划。当年,西班牙工业部通过工业政策整体计划书,计划预计至2015年共投入约828亿欧元,将制造业占GDP比重由12%提高至18%。

东南亚·加工业

十年后新入场

20世纪90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短短几个月里令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几乎陷入崩溃。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高达30%~50%,股市暴跌30%~60%,据计算,股市和汇市的下跌给东南亚造成上千亿美元的损失,部分国家陷入严重萎缩。现在,这些国家已经从这场衰退中逐渐恢复,并且成为全球经济中的新亮点。全文

日本
    今年8月日本制造业景气指数自上月下降2点至-4,其中钢铁、化工和汽车行业的情绪较上月继续恶化。继2009年,日本政府推出的“新增长战略”之后,今年7月,野田内阁又提出“日本再生战略”。战略中重点关注国内需求,把与提高生活水平、活跃全国和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以及作为这些领域承担者的中小企业,作为“日本再生的4个项目”来重点、集中实施。

日本   

今年8月日本制造业景气指数自上月下降2点至-4,其中钢铁、化工和汽车行业的情绪较上月继续恶化。继2009年,日本政府推出的“新增长战略”之后,今年7月,野田内阁又提出“日本再生战略”。战略中重点关注国内需求,把与提高生活水平、活跃全国和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以及作为这些领域承担者的中小企业,作为“日本再生的4个项目”来重点、集中实施。

观点

小心贸易保护主义

全球制造业的新一轮调整正在布局,而放眼未来5到10年,欧美的“再工业化”会不会带来制造业的重新崛起?中国制造业会不会失去关键一席?而东南亚近邻又能否在制造业链条上产生质的变化?为此,本报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商务部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以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诊脉未来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轨迹。【全文

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