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要闻
金融投资
公司产业
商业评论
观察家
商务生活
今日媒体
研究报告
经济日历
品牌活动
张耀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准备在两会期间请20多位来自汽车行业的“两会”代表、委员“聚一聚”。“形式很简单,就是一起吃顿饭,互通一下有无,没有太多议题”,董扬说得很轻松。
作为全国性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上任刚刚半年的董扬担负着协调车企、共同促进汽车行业发展的责任。而两会,就是一个游说政府,为行业发展争取政策空间的良机。“工业协会也为一些车企代表准备部分议案,希望能够通过代表提交上去。”知情人士说。
据了解,今年两会车企代表、委员的提案主要集中在了三方面,一是要求完善汽车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二是提议为新能源、新技术打造国家级技术平台;三是节能减排。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车企代表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企业和行业的角度上,很多提案是希望能够为企业和行业长远发展寻求政策援手。
欠缺的标准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已经多次参加“两会”了。今年,这位“明星”政协委员对我国汽车行业技术标准一味采用国外现成标准表达了不满,为此,他提出,要坚持自主创新,就要制定符合国情的行业标准。
李书福对记者表示,由于国情不同,完全采用国外标准会导致国外品牌的汽车产品不用技术更新,就很容易能满足这些很低的标准要求,这对于实现我国节能、环保和安全方面的目标没有促进作用。往往是,我们刚刚满足了这些法规要求,国外的标准又提高了,这样受损害的只是我国的本土品牌企业。
李书福同时还希望,能够将防止高速爆胎的技术制定为标准,理由之一是吉利已经开发出在北美获得技术大奖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若将此定为强制性标准,对鼓励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减少每年因爆胎造成的数万人伤亡有着重要的意义。
刚刚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的王凤英却不完全同意李书福的观点。作为长城汽车的总裁,王凤英对于汽车出口有着丰富的经验。她认为,技术标准还应该向国际看齐,因为中国汽车早晚要走出国门,有着同样的标准,有利于中国汽车打开海外市场。
不过,在小排量车、燃油税、废旧车辆回收管理上,王凤英与李书福的意见是一致的。在王凤英今年的提案中,所提出的“健全节能减排鼓励政策,优先发展高品质小排量车”,正是李书福过去几年一直呼吁的。
王凤英这次把小排量发展的矛头也对准在技术标准上。她表示,目前国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小排量汽车技术标准,造成了难以衡量小排量车的优劣,也就更谈不上对小排量车有实质性的鼓励了。
王凤英建议把1.5升以下的发动机定义为小排量级,并通过建立更高的小排量车生产标准提高小排量汽车的性能。同时,王凤英还透露说,长城汽车的两款小排量轿车产品在今年4月将大批量上市,并且很快就会销往海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家绪也是小排量车的积极倡导者,3年前,他曾因呼吁国家解禁对小排量车的限制而上书万言,并因此赢得了媒体的广泛赞誉。
这次,尹家绪提出鼓励小排量车要有经济杠杆,建议汽车购置税应该按发动机排量大小征收,对1.0升排量以下的小型车免除购置税。同时,在生产环节中,把小型车的消费税从3%降至1%或完全取消,在使用环节上,车船使用税也可按照发动机排量实行较高的累进税率;在汽车强制保险上对小型车进行较大幅度优惠等等。
尹家绪也呼吁,应该由国家发改委制订一个全国统一的、科学的小型车标准,防止像上海这样提出一个自己的标准很高的小排量车标准,产生地方“二次限小”政策。
技术共享平台
新能源、新技术再次成为两会车企代表、委员议论的重点。除了呼吁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应尽快制订外,多位代表、委员还认为,国家应该出台更为具体的鼓励政策。
尹家绪就建议说,国家应尽快出台一批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财税和补贴政策,同时,出台针对普通消费者的经济优惠政策,如减免车辆购置费、车船使用税,提供补贴等等。据悉,长安汽车作为国家863计划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参与企业,已经具备生产混合动力车的技术能力,顺利的话年内就会推向市场。
东风汽车总裁徐平则认为,国家应该重点鼓励天然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他提出,国家应该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及扶持力度,集中资源,优先发展。同时,要重视从标准与法规上予以支持。
王凤英也表示,对于企业实力普遍不强的中国汽车,若要在新技术、新能源等方面有所突破,单靠一个汽车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由国家牵头建立研发平台,汽车企业之间也应该加强技术合作。
“国家应该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国家预算专项资金,整合企业、研发机构的研究资源。”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维斗在接受网络媒体的采访时呼吁建立“攻关成果共享机制”。
王凤英举的例子是自动变速器。她认为,目前自动变速器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技术瓶颈,有关部门应该牵头联合开发。
但事实上,这种联合开发机制目前还很难做到。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汽车企业之间竞争多、合作少,缺乏共同研发、采购的机制。若想让企业间自发地团结起来,时机还不够成熟。而在日本、欧洲和美国,这种企业间的合作已经十分常见。据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次发起车企代表、委员见面会,就有促进车企高管们加强相互合作的意思。
分析人士认为,从车企代表、委员的提案中可以看出,要想解决中国汽车长远发展的大问题,既要靠政府援手,制定出具有方向指导意义的法规、标准;更要形成企业间良好的竞合机制,共同维护行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