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要闻
金融投资
公司产业
商业评论
观察家
商务生活
今日媒体
研究报告
经济日历
品牌活动
讯 记者李平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县域经济面临财政体制不健全的问题,要真正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壮大县域经济是关键。发展县域经济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辜胜阻告诉记者,目前我国 2861个县级市县区,其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94%,人口占全国的71%, GDP占全国的50% 的左右,财政收入约占全国的45%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国的40% 以上,社会消费总额约占全国的50% 以上。“县域经济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
县域是我国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集聚的区域,它不仅提供了城市经济发展必需的能源和原材料,为城市居民供给生活必需品,也为城市经济提供丰富廉价劳动力。县域经济是拉动消费、启动内需的“切入点”。县域经济发展好坏,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但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仍然不尽人意: 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还较弱,县域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2007 年尽管农产品价格上升较快,但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仍快于农村居民,即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升获得的好处不明显,城乡收入比已达到 3.32∶1。
辜胜阻认为,目前我国县域经济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财政体制不健全。县域财政的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实力弱, 分税制下的县域财政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难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重任。据估计,全国平均每个县赤字近一个亿,全国赤字县占全国县域 3/4 左右,赤字总量占这些地方财政总量的近80%。县乡财政负债问题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乡镇负债面达70%以上,债务总额保守估计也在2000亿元以上。二是金融体制不配套。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城市偏向性明显,政策性金融作用弱化,合作金融支农后劲不足。调查表明:许多农村地区60%~70% 的资金流向城市和工业区。2006 年,县域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全国的 35.3%,贷款余额只占20.64%,存贷差高达 10482亿元 ,大量农村资金“非农化”,农村巨大的金融需求无法满足。 三是产业体系不完善。县 域产业多数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传统农业上,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全国县域经济第二产业脆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县域经济整体上表现出“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基本特征。 四城镇载体不发达。 县域建设缺水少电、交通不便,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缺乏。有的地方注重城镇的“硬件”设施建设,注重经济增长指标的考核,忽视经济、社会、生态、人文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是建设人才缺少集聚机制。 我国县域经济的人才建设面临“引不进、留不住、盘不活”的局面,人才匮乏问题突出。一方面,高层次的人才比重低。 数据表明,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2.5% ,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另一方面,人才引进难, 优质的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县域经济发展缺少人才支撑。 实地调研证实,农村人口外流中35 岁以下的年青人占总数的86.3% ,外流人口的整体素质普遍高于留守人口。
他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要完善财政体制。二要健全金融体制。三要强化产业支撑。四提升县城的城市化设施。五是构建能人回流、要素集聚的体制和机制 ,切实解决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人才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