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肖健:计划外的“受运”之旅 | 11:09
- 对肖健来说,去北京感受奥运氛围纯属偶然,以前总觉得北京和奥运会都是离自己很远的字眼。 7月底的一天,肖健的大舅哥来到他的摩托车修理铺喝茶聊天,无意中说...
- 曹宇:不见面的战争 | 08-21
- 鼠标一点,一个在《法证先锋2》中藏有黄色内容的视频文件就被曹宇判了死刑”。 曹宇是视频网站优酷网的内容审核专员,今年24岁,浓眉大眼,头发略带点自来卷...
- 夏俊英的花地与哨卡 | 08-20
- 哨卡 凌晨两点的时候,夏俊英被一阵马达声惊醒了,她急忙掀掉身上的薄被,拉开车门,从夏利车的后座下来,对面的车灯让她觉得有一些刺眼。她走过去用手电筒照了...
- 姜北:在每个阶段都超过他 | 08-19
- 一 凡见过“姜豆”的人,几乎没有人第一次就能说中他的年龄。 “差得最远的一次是被人当作55岁”,姜豆说一次客户给他打电话,相约见上一面,结果他到公司前...
- 奥运中“永不消逝的电波” | 08-18
-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通过发送电报传送情报的情景曾经是一代人电影记忆的重要片断,现在无线电报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痴迷于这种“...
- 陈顺:今年要过两个“春节” | 08-15
- 在地产圈,陈顺属于温和派,有“好人陈顺”的别号。 正如给人们留下的好人印象,陈顺是那种板起面孔不会吓倒员工,笑起来也不会太夸张的人。万年花城总经理黄玺...
- 王漫:我的生活没有变化 | 08-14
- 经济观察报 杨光/文 “奥运来了,我还是一样给人泡茶。实在想不出奥运和我的生活有多大相关。也许你有?”茶艺师王漫思考半晌后说。 一米六五的身高,头发向...
- 杨景绣:我为奥运学英语 | 08-11
- 这一幕被新加坡纪录片导演莲·派克 (LianPek)收录到镜头之中。派克发现,一股蔚然成风的英语学习热潮正在攫住这座城市,而这股风气大抵都与2008年...
- 冯亦斐:工作机会来自奥运 | 08-11
- “其实说起来,我这个工作机会也是来自奥运。”冯亦斐说。 2005年,考虑到随着奥运临近,中国和北京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关注,瑞典电视台第一次在中国...
- Lisa:奥运就是生活 | 08-08
- 经济观察报 言咏/文 Lisa的 MSN状态永远是“忙碌”,很多时候,她会一直这么挂到晚上很晚。
- 赵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08-04
- 图中人物 本文作者赵磊这些天,在北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身穿蓝色T恤、挂着黄色证件的奥运会志愿者。我很荣幸地也成为了志愿者的一员。我的工作地点是主新闻中...
- 任蔚然:雅典来客 | 07-24
- 第一次见到Spyridon是在北京站,天降暴雨,他一个人推着轮椅在雨中吃力地行走。我跑过去为他打伞,把他接到站台里避雨。他冲我笑了笑,用生硬的中文说“...
- 李碧翠:奥运·北京·我的梦 | 07-17
- 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没想到在我梦想了8年以后的今天我确实来到了北京,北京给我的感觉跟上海有些不一样,虽然都是大都市,北京显得要雅致朴素一些,她不像上海...
- 戴欣:我当志愿者这些天 | 07-14
- 7月5日 今天是进场馆的第一天。我的“根据地”是奥运会所有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工作的地方——主新闻中心(Main Press Center,简称MPC)...
- 韦承武:奥运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 | 07-11
- 我是04年高考考入了北京工商大学,08年毕业,正好赶上奥运会的举办。本来作为外地考生,能来北京上学就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又赶上了奥运会,便更容易遭到嫉...
- 梅婷:心情很激动 我要做好奥运志愿者 | 07-04
- 网络版专稿 在传递圣火的208名火炬手中,集中了各界精英明星,著名影视演员梅婷便是其中的一位,让我们与她一同分享了传递圣火前的激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