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2008北京奥运会专题 > 奥运热议

中国会不会出现“奥运低谷”效应?

  
作者:韦承武
发布日期:2008-07-08

网络版专稿 实习生 韦承武 对于举办国来说,奥运会不是“持续性事物”,而是“或然性事物”,因而,基础设施和以奥运场馆为代表的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具有显著的不对称特征,奥运经济具有不平稳和不持续内在特质。

从世界上历届奥运会的举办来看,它给各举办国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重大的风险。一是运作上不足,不赢利、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二是后奥运时期的“低谷效应”,即投资增长突然减速,体育场馆和设施闲置或利用不足,奥运相关行业出现衰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等。除美国外,其他奥运举办国奥运后经济发展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衰退。如雅典奥运会后,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下降至9年来的低点。为了两周的奥运会使每个雅典居民平均承担10年的债务。

实际上,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从前奥运阶段、正式举办至奥运会后经济效应的延伸一般不少于10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这种周期性既会在奥运会开幕前对当地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也会因为奥运会结束对经济增长产生相应程度的负面冲击。

由于举办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不同,因此带动经济程度以及奥运会之后所谓的低谷效应也各不相同。中国并不会因为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就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奥运会之后也不会出现经济萧条或者经济低谷。

中国的经济仍然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格局:从2002年到2008年8月奥运会举办之前,北京直接用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北京污染、保护环境的投资分别是173亿元、1800亿元、713亿元人民币,三项合计为2686亿元人民币。从2002年到2008年6月底,6年半的时间,平均每年北京投资额是413亿元。在这期间,2002年到2007年中国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42.5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的投资额是7.08万亿元人民币。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12万亿元,北京为举办奥运会平均每年的投资只相当于全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59%。

另外,与工业发达国家举办奥运会不同,在举办奥运会之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而不像东京和首尔因举办奥运会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将突破12万亿元人民币,今后几年还将继续保持每年递增20%。当前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将继续扩大。目前北京利用公共交通体系出行的人数只占北京市出行人数总量的40%,北京仍要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已经立项,但是如果在奥运会之前不能完工的大量工程建设项目,要等奥运会之后开工;如果奥运会之后北京房价出现下跌,这正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希望的;至于对旅游的影响更远远谈不上,因为奥运会期间到北京旅游的总人数,要远远低于中国目前每年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游客。

因此,中国“奥运低谷”效应出现的机率不会很大。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