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加速兑现A股“奥运红利”
12个交易日,股价翻一番,北京旅游(000802.SZ)可谓近期A股又一个神话。7月1日至今,奥运概念股平均上涨16.6%,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仅为6.1%。奥运概念股,似乎成为投机A股的不二选择。
实际上,这只是个陷阱。数据表明,机构资金正利用奥运前的炒作大规模从奥运概念股中撤离。对于他们来说,奥运带来的A股市场红利已经到了兑现的时机。奥运概念股,尤其那些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边缘个股,现在的上涨只是昙花一现。
公司基本面未有改善
对奥运概念股的投资热情是否源自其基本面的优异表现呢?答案是否定的。
2007年,奥运板块的99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销售收入22514.24亿元,同比增长17.63%,与2006年相比,增幅减缓了12.87个百分点。在2008年第一季度,尽管收入同比增长幅度回升至22.22%,但与2006年相比仍有8.28个百分点的差距。
由此可见,奥运概念并未能使奥运板块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取得更为快速的增长,甚至,有15家公司2007年销售额出现负增长。有55家,即55.56%的奥运板块上市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与2006年相比有所减缓。
2008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出现负增长的奥运板块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22家,占该板块公司总量的22.22%。有21家公司的增幅与2007年相比出现下降。
净利润方面更不容乐观,2007年奥运板块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695.5亿元,同比增长29.55%。与2006年相比,同比增幅减缓19.5个百分点。至2008年第一季度,这些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76.0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60.19亿元相比,下降了18.28%。
其中,21家公司2007年净利润负增长,54家公司净利润增幅与2006年相比出现下滑,占奥运板块上市公司总量的54.55%。
这些公司中,上市后一度因奥运概念被爆炒的全聚德,第一季度实现1735.16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2.27%。而作为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的伊利股份,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也出现了48.87%的下降幅度。
因此,奥运会给奥运板块上市公司带来的,并非业绩更高速度的增长,市场对它们的追捧,可以理解为纯粹的炒作。
机构拉升创造撤离时机
对于炒作奥运概念股的机构们来说,奥运前的拉升是良好的撤出时机。
奥运概念股的爆发式上涨自2007年就已开始,奥运概念股在2007年的平均涨幅达到2.15倍,最为典型的是中体产业,这只股票在2007年的累计涨幅达到7.45倍。同样呈现数倍上涨的奥运概念个股还包括王府井、北京旅游等。
今年7月份以来,随着奥运脚步临近,奥运概念股上涨势头凶猛,该板块平均涨幅为16.63%,跑赢上证指数10.53个百分点。其中,最为抢眼的是北京旅游,这只名不见经传的个股在6月末7月初的短短12个交易里,由最低的11.79元上涨至25.87元,最大涨幅为119.42%。由此,奥运股投资热情再次被引燃。
10大奥运概念股中,上涨幅度最大的全聚德7月涨幅为33.63%,北京旅游涨幅也达到了31.4%,中国国航上涨28.62%。10只个股按流通股本计算的加权平均涨幅为14.13%。
对于大多数奥运概念股来说,奥运并没有改善这些个股的基本面,目前的上涨正是机构资金大举撤离的良好掩护。
在上述10大奥运概念股的8只沪市个股中,7月以来特大户持仓比例下降的有7家公司,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首旅股份,特大户持仓比例由月初的25.54%下降13.34个百分点至12.2%,持仓比例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的还有中青旅。唯一一只特大户持仓比例提高的个股是北京城乡,持仓比例仅是由月初的1.31%提高至1.94%。
券基持股比例方面的统计结果与特大户变动情况基本一致,8家沪市公司中,有6家与月初相比出现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依然是首旅股份,券基持股比例由月初的15.21%下降至2.47%。中青旅券基持仓比例的下降幅度也接近10个百分点。
从首旅股份以及中青旅两支机构建仓幅度最多的奥运概念股看,7月份以来,基金、券商自营部、QFII等机构纷纷沽售。从7月1日至7月24日的20个交易日内,首旅股份上涨1.2%,但通过指南针Topview,我们注意到,基金在这一期间内合计净卖出2.74亿元;其次为中信证券下属的自营部席位A21441,合计卖出4375万元;QFII云集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席位A23751也净卖出2407万元。
中青旅与此类似,7月份以来,尽管1.18%的跌幅不算大,但在这段时期内,基金合计卖出5.72亿元;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也有7512万元净卖出金额;此外,瑞银证券、长城证券等券商的自营部也大举沽售,各自的净卖出金额均在1000万元以上。
其他个股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形,无论在7月份上涨还是下跌,共同的特征是,机构正在利用目前较高的价位进行减仓。
撤离奥运股三大缘由
近期机构大举撤离奥运概念股大致有以下三大缘由:
第一,奥运会对该板块上市公司的影响多为一次性受益,尽管旅游、餐饮等行业的上市公司会因北京的国际知名度提高而长期受益,但业绩的释放非常缓慢,且对业绩的长期促进作用也非常小。
第二,奥运概念股自2007年开始被市场炒作,至今累计涨幅已经很大,即便从此轮反弹开始计算,部分个股的涨幅也已不小。机构资金选择在奥运前进行最后的炒作,抛售在较高价位,有着较厚的收益。
第三,奥运会后“低谷效应”加大了机构对奥运会后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因此,奥运前从该板块撤离资金是较为谨慎合理的操作思路。
从上市公司看,餐饮、旅游、商业零售、航空等行业更大程度上将一次性受益北京奥运会,长期业绩也会有一定提升,但程度有限。参与奥运板块资金的投机性决定了它们的介入或撤出并不以公司业绩增长为依据。对它们来说,现在到了奥运红利兑现的时候。
- 奥运后主办国股市有涨有跌 | 2008-08-05
- 奥运经济账 | 2008-08-05
- 奥运经济账 | 2008-08-05
- 奥运广告大PK,看谁最有创意 | 2008-08-04
- 搜狐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上线 | 200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