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庆专题 > 正文
中国改革 理性才有出路

投资秘密拱手美商...

三张牌照和合资券...

内蒙古煤电怪圈

谁投资中国未来

郭树清年薪不足百...

中国改革 理性才...

证监会筹建发行二...

沃尔玛制造

丙午立宪

200亿美元FD...

改制“大跃进”急...

李青原离开证监会

同仁堂的坐堂老中...

国有银行开放应加...

金融交易所选择了...

科龙倒下 德勤蒙...

海信接管科龙非常...

什么让我们恐慌

火车站的塞卡人

改制方案几度被否...

辽宁黑山发生了什...

“围猎”国储铜

官商一体不破 官...

我们是记者

基金利益输送调查

全运会是一面镜子

山西红顶煤商二三...

成品油和大白菜有...

没有监管联席会议...

兴宁矿难背后的经...

本报近期发表了一系列认为应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文章,引起了一些反响和争议。有评论者认为,我们强调“实证数据”和“逻辑推理”,意在坚持知识精英垄断话语权,而普通人的直觉判断有可能比学者的实证数据和逻辑推理更接近于真相。
    我们认为,这种“直觉”和“理性”的简单对立不仅机械,也不利于改革进程。毫无疑问,改革进行到今天这个阶段,我们确实看到了劳工艰辛、国资盗失以及求医困难、学费高企等等众多伴随改革出现的现象。作为一名普通公众,我们或身处此境,或感同身受。但是,这种直觉只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开端,我们无疑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过程,才能够真正得出对于现实问题的精确认识和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实证数据”和“逻辑推理”并不是所谓精英夺取话语权的手段,而是解决问题必须的凭借。
    事实上,如果只是依靠直觉办事,往往会谬以千里。比如张维迎教授发表在本报的文章中批评了最低工资标准这一制度,许多批评者从劳工福利水平不容乐观的“直觉”出发,对此大加挞伐。但是,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把工资增加到均衡水平之上就会导致低就业。近年来许多统计研究表明,最低工资对就业所产生的影响即使是积极的,也必然是微乎其微的。同时,没有充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表明最低工资制已经有效地改善了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水准。因此,最低工资制是一种事与愿违的相当迟钝的“扶贫”工具,这一结论并非是饱受批评的中国经济学家得出的,而是早已为现代经济学理论所证实,也为各国的实践结果所证明。
    又比如,在医改、教改等等领域中,人们凭“直觉”认为是市场的“无形之手”降低了他们的福祉,但是建立在大量事实基础上的理性分析告诉我们,是权力入市、与民争利的“掠夺之手”,管办不分、政企不分的“有形之手”捆住了“无形之手”。凭“直觉”归咎于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以此作出决策,最终结果将是进一步降低人们的福利水平。
    目前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将要面对各种深层次问题。对在改革的过程中将会继续出现的各类现象,将“直觉”通过理性和建设性的“提纯”,从而变为科学的公共决策,才是我们这个需要继续推进改革的转型国家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艰难迈进的过程中,必须随时警醒的是,为改革计,每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绝不能以关注民生的名义,用意识形态的大棒打击他人,以自我加冕的“民意”代表的面目压人,以看似“政治正确”的口号蛊惑他人。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回到顶端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6-10-6420 9024 传真:86-10-6420 8996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7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