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庆专题 > 正文
200亿美元FDI“离奇丢失” 商务部外管局紧急联查

投资秘密拱手美商...

三张牌照和合资券...

内蒙古煤电怪圈

谁投资中国未来

郭树清年薪不足百...

中国改革 理性才...

证监会筹建发行二...

沃尔玛制造

丙午立宪

200亿美元FD...

改制“大跃进”急...

李青原离开证监会

同仁堂的坐堂老中...

国有银行开放应加...

金融交易所选择了...

科龙倒下 德勤蒙...

海信接管科龙非常...

什么让我们恐慌

火车站的塞卡人

改制方案几度被否...

辽宁黑山发生了什...

“围猎”国储铜

官商一体不破 官...

我们是记者

基金利益输送调查

全运会是一面镜子

山西红顶煤商二三...

成品油和大白菜有...

没有监管联席会议...

兴宁矿难背后的经...

刚刚修正完GDP数据,现在轮到修正FDI了。
    商务部1月14日发布了2005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FDI)的数据,总额603.2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0.5%,但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新近完成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统计额则达到824亿美元,呈正增长。两者相差了200多亿美元,偏差在20%以上。
    这个偏差令业界吃惊。因为从历年两个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误差”偏小,比如2003年,商务部统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05亿美元,外管局470亿美元;2004年,商务部统计金额606.30亿美元,外管局统计是549亿美元,以前是商务部数据高于外管局数据,去年则出现大逆转,首次出现如此大的偏差。 


FDI为什么偏差? 


    外管局综合司负责人在电话里告诉本报记者,外管局的统计是按照验资报告的口径,最后的数据以商务部发布的为主。但他没有回答出现偏差的原因就挂断了电话。
另一位国际司统计处的人士则说:“出现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商务部自己的统计数据有时候也会在后面的月份内部修改。”
    “需要说明的是,外管局的数据扣减了外资在中国撤资的金额,统计数据和方式基本是一样的。” 国际司这位人士说。
    另一位外管局高层向记者透露:“偏差如此之大确实出乎其意料,目前正在核查之中;可能是因为统计口径略有不同造成的;商务部的统计未含投资性公司这块儿,但外管局却将其包括在内。总之,原因比较复杂;现在确切的真实原因还不清楚,两部委正在核查。”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统计的一位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和商务部应该是统一的数据来源和统计方式,不可能出现偏差,“外汇管理局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也是从我们司拿的。”
    记者又追问到国家统计局新闻处,张英香处长告诉记者:“统计局的数据是来源于商务部的,因为商务部是国务院赋予其发布外资统计数据的机构。”
    从三个部门的采访中并没有清楚地获得FDI统计出现偏差的原因,但是有一点可以明晰:外管局和商务部的统计口径基本相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说,数据偏差已引起了两部委的注意,近日,商务部外资司和外管局的资本项目司和管理检查司等部门召开会议,准备联合进行重新核查,追究200亿偏差的根由。
    这位人士还表示,此次复查已形成文件,大约需要一两个月时间,而且可能是对全国所有省市的数据全部复查。
    “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将受到处罚。”有业内人士分析,偏差可能是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虚假导致的。
    外管局的统计数据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布。按照惯例,外管局对直接投资的统计数据将在5月前后发布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公开披露。
    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利用普查数据对2004年GDP修正引起的连锁反应,至尽余波未消。GDP增长从9.5%上升到16.8%,使得中国经济的规模与经济比重等方面被重估。
    那么,FDI的重新核查是否将引起人们对外资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再认识?
这要到最后公布核查结果方能知晓。 


重估FDI? 


    其实,关于FDI的思考一直以来是每隔七八年掀起一次曲线“波动”: 1980年代初,围绕着中国是否应该利用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否必要,展开了激烈争论;1988年前后,围绕着外资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是否被外资利用等问题,展开了新一轮争论;1995年前后,围绕外商投资是否威胁了国家经济安全、垄断了中国市场、挤垮了民族经济和民族品牌等问题,又掀起了一轮争论。
    从2004年开始至今,关于利用外资的争论再次鹊起。涉及外企偷税漏税、跨国公司品牌信任危机等争论,并以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回应跨国公司关于“两税”合并(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联名上书”而进入波峰。
    政府层面也对给FDI的优惠政策是否持续有不同的思考。
    大体有两个观点:一方面担心外资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威胁,认为在中国已实现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背景下,应该减少对外资的继续优惠;但另一方面认为,引进外资并不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鲶鱼效应”,并且,在你考虑外资是否引进多了的时候,美国2004年出台的《美国本土投资法》正在逐渐发挥效用,英特尔、通用、辉瑞等公司分别已有数十亿到数百亿美元游资流回美国。而印度、新加坡、越南等周边国家则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明显增速。即便是“对外资傲慢”的俄罗斯现在也紧锣密鼓地建设10个经济特区吸引外资。
    “外资下降趋势如果长期化将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在去年年底发布的外资研究报告中警告。他说,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的高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受到的不利影响将更为明显。
    这种争论伴随着FDI从粗放的加工贸易逐步向外资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更多的外资投向高科技产业和资金附加值较高的企业转变的历程,也同样伴随着中国对外资简单实行“二免三减”优惠政策向引导外资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转型。
    不过,业内学者表示,争论和思考是需要建立在客观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就像GDP数据修正后,世界银行等经济研究机构纷纷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样,FDI的联合复查,也将有利于准确地分析引进外资的水平。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商务部统计的实际利用外资与各地方商务部门的数据也有一定的出入:记者通过公开的地方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商务厅统计快报和公布的各地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额进行了不完全的简单相加,大约合计在849.88亿美元左右。
    商务部一位研究员曾在研究后表示:“好多地方是地方商务局公布数据高于商务部公布数据,有的地方外管局数据是商务部数据的两倍多。”
    “少数地方政府仍单纯地把引进外资的‘数量’视为政绩。”商务部副院长李雨时说。
    有研究外资的人士分析,不排除一些地方出具假验资证明,或尽管一些外资只是征了地或签了合同,不一定资金真正到账,地方也上报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回到顶端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6-10-6420 9024 传真:86-10-6420 8996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7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