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
摩根士丹利:中国政府的刺激方案也意味着政府已经放弃了激活地产市场的努力;目前政府似乎更愿意建设经济适用房来增加投资。摩根士丹利称,中国地产市场可能经历长达多年的熊市,这将打击地产发展商的盈利能力。 中金:国务院未明确4万亿人民币资金的来源,如全部来自政府投入,则未来两年平均每年投资2万亿,拉动GDP约1.8个百分点,为经济下滑提供了一定缓冲. 高盛:总额达到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还是有诸多不确定性,例如这是一个投资总额的概念,并没有确定投资额度增量的大小. 花旗:整个刺激计划看上去很大,但实际上是很多已经宣布的投资计划的集合. 申银万国:1998年中国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对于刺激投资和刺激经济增长的短期效果明显.1998年9、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30%左右,增速比上半年加快近20个百分点;下半年GDP增长率达到8.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未来房地产一旦出现不可控的调整,则整个金融体系都将面临巨大风险,而经济也将因此难以承受;同时保障型住房在整个住房结构比例有限,也显示此前仅对改善型住房抵押贷款出台刺激措施,对稳定整个房地产市场总体效果必然相当有限. |
|
|
外媒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领导人提出这一财政刺激计划是正确的。但对中国来说,问题并不在于是否能通过建设足够的铁道线路、港口、管道及住房,以度过这场全球性衰退,而是中国的经济模式需要重新进行重大调整。 《华尔街日报》:中国公布的计划使其他国家提出的经济刺激方案“相形见绌”,这个方案将提升中国经济和消费者的信心,并提高国际声望。《华尔街日报》10日说,如果中国可以舒缓住房和投资的减速,将防止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料和货物的急剧下降。在那些依赖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家中,金属矿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供应商们和那些瞄准中国消费者的公司们都密切关注着这项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中国目前有6.7万家企业倒闭。这些刺激方案中也包含了中国政府不安的心理,有“政治动机”,似乎要求中国老百姓“不用惊慌”。文章称中国人担心中国经济遭国际经济拖累,文章甚至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只有6%”。 《日本经济新闻》:遭受金融危机的日本及欧洲国家都已推出经济对策,但中国投入的金额最高,相当于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6%。其中原因之一是,今年上半年税收状况持续良好,财政方面有实力。 |
|
|
专家看法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马光远:4万亿要促增长 要促经济转型
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在一夜之间完成了难度极大而又符合逻辑的急转弯。这一方面说明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确实不可低估,另一方面说明高层对担忧经济下滑的紧迫感和维护经济增长的决心。由此,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在提振经济,调动政策资源和经济资源方面可观的能量和巨大的腾挪空间,这和美国“救市计划”面临资金困境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4万亿可救急 难救穷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在接受路透采访时表示.这总体是一个救急的方案,但可能救不了穷.解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效率和福利这些问题,需要根本性的制度变化,包括服务业的准入问题,例如放开对交通、医疗、教育等部门投资的限制,才会带来私人部门可持续的投资,光靠公共部门投入不可能解决.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 目前的刺激计划只是考虑用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来替代民间投资,并没有考虑如何引导民间投资的问题.民营资本已经占到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的比重,但很多行业产能过剩,如何帮助他们找到新的投资机会是当前重要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