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长期以来,中国利用外资政策形成“宽进严出”管理模式。但近期出台的一些政策显示,深处“双顺差”国际收支困局的监管当局,已开始学会鼓励资本流入和流出两条腿走路。


        记者 胡蓉萍  中国经济正在复苏,国际收支依然持续双顺差,最新公布的外汇储备已经超2万亿,这在提高中国所能承受的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上,也提供了一个推进改革的良机。
       
长期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形成“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但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显示,深处“双顺差”国际收支困局的监管当局,开始鼓励资本流入和流出的两条腿走路。

        外管局资本项目司巡视员刘光溪认为,从重点鼓励招商引资过度到重点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将提升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水平。

放宽资本流出政策 

        自去年2008年8月5日国务院颁布并施行经修改的《外汇管理条例》之后资本项目开放沉寂半年之后,在复苏中的2009年上半年,重新重磅出击。
        在去年新颁布的《外汇管理条例》预留的政策空间下,5月13日的《关于调整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审批权限的通知》、6月9日的《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7月15日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相继出台。
        这一系列的措施,从不同角度落实国家有关境外投融资改革、发挥企业自主权,是促进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的重要步骤,贯彻着简化和强化并重,规范与完善并重,管理和服务并重,流入和流出并重的理念。
        长期以来,资本项目开放主要服务于利用外资政策,特别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形成“宽进严出”和“重公轻私”的管理模式。
        开放资本项目能够提高融入全球化的层次,实现改革发展和开放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债权国,让企业和个人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是提高投资收益、分散风险的重要手段。
        7月15日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改变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的审核程序,由原先的事先审核,改变为事后登记备案,取消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的核准;以前要持有外管局的核准件去银行办理资金汇出手续,现在明确只需要持有其他主管部门的境外他投资核准文件和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证,无需经过外管局核准。
        更重要的是,规定扩大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除了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符合规定的外汇贷款外,还可以使用人民币购汇资金,实物,留存在海外的利润。

此外,允许境内机构 在其境外项目正式成立前的筹建阶段,经外汇局核准汇出投资占一定比例的前期费用,包括市场调研,设立厂房等等。
        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全口径的境外投资管理体系,明确规定境内金融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外汇管理。这意味着中国金融资源的全球化配合有了相关政策保障。

缓减“双顺差”压力 

        就在外汇储备超2万亿的新数字公布之时,此次方便和加强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政策表明,深处“双顺差”国际收支困局的监管当局已经开始学会鼓励资本流入和流出的两条腿走路。
        从商务部去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额为406亿,包括并购。而直接投资平均每年的数额则都在800到1000亿美元之间。悬殊自现。
        高额的外汇储备一直被专家视为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高额外汇储备可以作为国际金融的调节器,可以为国家金融稳定和危机救助提供保障。但与此同时,在全球流动性泛滥之时,储备的过快增长无疑也蕴藏着诸多风险,引起专家的担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学家祝宝良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游资流入最大的危害是资产泡沫的产生,目前股市、房市价格上涨与其不无关系。“除了会吹大资产泡沫,导致通货膨胀之外,热钱的流入将使得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出口造成负面影响。”祝宝良说。
       
同时,高额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外汇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目前,除了美国国债以外,很难找到能够消化如此庞大资产的其它安全途径。而美元价值波动,又带来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

        因此,鼓励企业“走出去”正成为当局化解外汇储备风险的一条途径。这个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中国的外汇储备,比如通过贷款换石油等办法,把部分美元资产转换成资源类资产。这对于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推动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抵御金融风险发挥作用。

2001年以来,外汇局一直主动对境外直接投资的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居民人均收入从1000美元上升到了3000美元。外管局资本项目司巡视员刘光溪认为监管部门也应该从我们国家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来从重点鼓励招商引资过度到重点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进行市场的整合,统筹协调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水平。
       
这无疑对当前热议的企业结构调整也意义非凡,加大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必然使得企业结构调整的空间拓宽扩大,其调整的阵痛也将相应缩小。

  我要评论>>

 

相关条例

·《外汇管理条例》
      
2008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时隔11年后再次对《外汇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发布执行。新条例对外汇资金流入流出实施均衡管理。取消外汇收入强制调回境内的要求,允许外汇收入按照规定的条件、期限等调回境内或者存放境外


·《关于调整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审批权限的通知》
       
通知主要是将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的审批权限从外汇局下放至分局。这些审批权限主要包括资本金账户异地开户、境内机构对外提供担保、个人财产对外转移以及证券项下部分市场退出类等十项业务。
    《通知》明确指出,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异地开立资本金账户,由所在地分局、外汇管理部负责审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设立的开放式中国基金,其每月净申购或净赎回金额超过等值5000万美元的,由托管人所在地分局负责审批。


·《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09年6月9日,外管局发布该通知。在该通知要求下,境内企业境外放款总额将不超过300亿美元。《通告》与资本项目开放的方向一致,但并没有透露任何资本项目开发的信号。”《通知》的实施有利于境内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助于缓解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融资难和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进一步促进境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
   09年7月13日,外管局发布的29号文规定,境内符合条件的全部中外资银行,均可以按规定为境外机构开立境内外汇账户,提供金融服务;还明确了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的开立条件、使用范围及管理原则等。

 

外汇储备破2万亿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
目前股市、房市价格上涨速度迅猛,游资流入可能导致资产泡沫的产生。

   ·热钱的流入将使得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会目前本来就处于低迷状态中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高额储备的进一步形成增加了外汇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因为无论储备的构成如何,其价值都处在不断变动的风险当中。美元贬值亦带来外储缩水的风险。

 

相关文章

6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超过2万亿美元

外管局出台境内企业境外放款新规
5月新增外汇占款首次突破2000亿

中行拟下调外汇资产比例

高盛:金砖四国购IMF债券增加话语权
外储多元化抢跑赶在美元大规模贬值前

外汇局将放宽银行挂牌汇价波幅限制

外汇资金来源和汇出管理拟放宽
吴晓灵:巨额外汇储备怎么管,怎么用

中国可能动用外汇储备购买更多原油
外管局:中国外汇储备总体安全

重新认识外汇储备的使用理念

1.95万亿外汇储备考虑开闸,全球资产配置成全新课题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 会员名:   会员登陆
  验证码 看不清,请刷新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6-10-6420 9024 传真:86-10-6420 8996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Copyright 2001-2006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