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财经要闻(080814)(1)
《中国证券报》
一紧一稳 不能摇摆
最近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货币与财政政策“一紧一稳”的调控开始显效,“低烧”的经济回到正常体温,一直令人担忧的CPI呈现回落之势,美元走强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使紧绷的外部环境稍有放松。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好转为宏观调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当下,理顺资源能源价格、加快经济转型的任务尤为迫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警惕正在改善的经济
境中可能存在的隐忧,更要防止宏观调控政策“摇摆”造成微观经济主体预期的错位。
首先,国内物价水平稳中有降的趋势还不牢固,防止物价水平反弹仍是重头戏。虽然7月份CPI涨幅回落到6.3%的水平,但当月PPI涨幅却创12年新高,PPI可能向CPI传导仍令人担忧。同时,更为全面的通胀指标GDP平减指数涨幅,在今年一、二季度由去年的5.2%陡然升至8.3%和8.9%的水平,这意味着通胀已不仅仅局限在CPI中的食品领域,而已蔓延到非食品领域。因此,防止价格上涨势头全面扩散的任务依旧很重。
其次,美元是短暂的反弹还是趋势性反转还需观察,做“不乐观”的估计有助于掌握调控的主导权。近一段时间来,考虑到欧洲等重要经济体令人沮丧的经济前景,大宗商品市场单边做多难以为继,而美元的反弹又进一步削弱了国际大宗商品的做多动力,这缓解了我国经济的外部压力,但美元是否反转仍然依赖于美国经济基本面,甚至与石油价格下一步走向也有密切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如过早放松对经济的调控,一旦国际市场开个“国际玩笑”,很可能会使调控陷入被动。因此,应依旧保持对外部环境的警惕,在调控方面紧一些,等到外部环境逐步向好再调整也不为迟。
应该看到的是,我国经济粗放式发展导致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规模效应递减,因此在这一轮资源、能源价格上涨中,微观主体迫切感到转型的重大意义。当前,应抓住机遇,引导经济转型。
一是货币这根弦必须仍然紧绷着,虽然没有必要更紧,但也不能即刻放松。无论把物价上涨归因为输入型还是结构型,只要货币这根弦不放松,物价水平就是可控的。当前,已经形成的紧缩预期有利于治理通胀,而如果在没有彻底根治通胀顽疾时贸然“停药”,那么,不仅前期治疗将功亏一篑,更有可能激起新的通胀预期。
二是财政这根弦需要弹奏更多旋律。通过推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清理政府行政性收费,能帮助企业减轻成本上升压力,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
而当务之急是尽快在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允许企业设备投资抵扣增值税。同时,还可进一步细化出口产品的税则,采取不同的优惠政策,如可根据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给予不同的出口退税率,以支持出口结构升级。
另外,在降低资本投入成本的同时,也应降低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成本,比如,采取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就业等。
对于“三农”,财税政策还应加大倾斜支持的力度,因为这不仅是缓解因国际粮食价格危机所引发的高通胀、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必要之举,也是增强我国消费能力、提高城市化率的重要措施。
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走软可能为我国的资源价格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宝贵的时间窗口,因此需要准备好资源价格改革的方案,一旦大宗商品价格下调的趋势明显,就应迅速推出这项改革。
- 新联通15日挂牌,网通谢幕 | 2008-10-15
- 80后富家子选保镖 | 2008-10-15
- 中石油裁员8万,中石化不间断裁员 | 2008-10-15
- 80后富家子选保镖 | 2008-10-15
- 美赤字飙升至4550亿美元,明年或创纪录至1万亿 | 2008-10-15